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青田:山海城乡,开启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群山之间,瓯江之畔,侨乡青田,一座承载千年的江南小城。这里有大气开放的人们创业四方,有清清的溪水环绕秀丽青山,有层层叠叠的梯田流光溢彩,有古朴的村庄诉说岁月沧桑。

  跨山问海,奋进争先。20年来,青田矢志跨越赶超,求是挺进,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2023年上半年,青田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均位居丽水市第一,全省山区26县考核排名从2021年的第24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9位,创近5年新高,翻开了青田发展的崭新篇章。

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动能

  走进位于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的青山钢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新投入使用的数字化生产大屏上显示的企业订单、生产、销售等情况一目了然。“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在设备方面投入了1000多万元,将原先老旧的设备更新换代成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项目实施以后,产量有了很大提升。”企业行政部负责人张建中说。

  春华秋实二十载,青田扬优补短、求是跨越。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攻坚升级,到“以项目论英雄”的谋划招引,再到抢占数字经济发展赛道,青田突破种种制约阻碍,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打造出一批彰显青田辨识度、体现山区示范性的标志性成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青田大力推进传统块状行业改造提升,在不锈钢、阀门、鞋服、休闲椅等领域,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不断提高“亩均效益”,着力打造“生态工业、专精特新”的产业创新引领县。今年1月至5月,青田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13.1万元/亩,居丽水市第一,增速达到104.7%。

  聚焦重大项目招引,青田乘着产业链山海协作的东风,重塑招商引资理念方法,创新实施基金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以“一盘棋”理念统筹抓招商。2022年,青田招引落地重大项目24个,制造业占比达到70.8%,新出让工业用地面积达到1018亩,均创下历史新高。

  势不可挡的数字经济浪潮,激发出澎湃动能。依托华侨资源,青田建成运营了全国首个元宇宙智算中心——青田·创新赋能中心。百度、网易、佳创视讯、浙大计算机学院等23家企业或机构纷纷接入平台,与青田共同协作AI算法开发、大模型服务等技术创新。今年上半年,青田规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5.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3%。元宇宙产业集聚效应与传统产业数字化技改“双轮驱动”,推动数字经济往“高”攀升,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以城乡统筹支撑民生保障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乡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如今的青田,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在祯埠镇陈篆村,一条绿道宛如玉带在瓯江沿线飘逸,绿道旁的乡村日记露营基地里游客如织。搭乘“千万工程”快车,近年来,祯埠镇通过统筹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大花园核心区建设等行动组合拳,从整治村容村貌着手,不断完善绿道业态,做大绿道经济,整村面貌和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蝶变”。2023年1月至6月,祯埠绿道累计接待游客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0万元。

  陈篆村仅是青田县积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一个缩影。2003年以来,青田县以农村环境全面整治为基础,全区域谋划、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迭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花园乡村、和美乡村蝶变,先后开展“世遗农耕文化风景”等3条和美乡村示范带沿线问题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推进21个省级重大项目建设,系统打造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美丽城乡特色风貌。

  “‘千万工程’改变了青田的乡村面貌,变得既美丽又富饶。”青田县农业农村局农村事业发展科副科长李建荣说,20年来,青田农业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补助,推进美丽乡村、中心村培育建设等重点工作。同时,组织相关专家进村入户开展督导,为项目的顺利落地夯实基础。截至2022年底,全县新认定5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世遗农耕文化风景线、市级花园乡村25个,其中精品花园乡村5个、美丽庭院2525户。

  托起人民幸福安康“稳稳的幸福”,青田还多措并举,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齐发力。

  去年,青田县投资45.7亿元建设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段改建工程,建设完善青田港以及乡村公路,进一步完善县域干线网路,拓展该县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了“新330”乡村振兴带。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额16.5亿元,占总工程量的35%。

  除此之外,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大搬快聚指导性搬迁签约1617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2.8万人;上半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987元,同比增长17.2%,连续两个季度排名丽水市、全省山区26县第一。青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均顺利通过“二甲”复评;开工建设三溪口中学边坡治理、机关幼儿园东景湾和润嘉园区等6个学校项目。

  跨越城乡,一个个民生亮点,透着欣喜与温暖,构成一幅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事实证明,青田县顺应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在更高起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以华侨资源助推侨贸经济

  青田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着38.1万华侨分布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华侨也是青田的第一资源,华侨经济逐渐成为青田的第一经济。20年来,青田用好“问海借力”这把金钥匙,深入做好华侨要素回流文章,促进“青田人经济”向“青田经济”转变。

  旅意大利华侨周勇是青田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之一。20多年前,周勇到意大利从餐饮、牛仔裤代工干起,一路做到国际贸易。最苦时,周勇想起心里埋藏的种子:“现在累一点,将来就能更好地回家。”2015年,周勇等来了良机——“当时县里提出‘加快华侨要素回流’,为侨胞打造了侨乡进口商品城。”于是,他立马决定回国创业,并和意大利罗萨露拉酒业集团在青田成立了合资公司。

  像周勇这样的归国华侨创业故事,在青田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回国投资兴业的青田华侨已近15万人,侨资企业500余家;其中,近5年回国发展的侨资企业达270余家,当地实际利用侨资130余亿元。华侨带来的“创富基因”,正厚植于侨乡的“创富土壤”,为青田共同富裕县域样板建设注入活力。

  “我们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搭建涉侨投资项目平台、涉侨商事登记平台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等,打造出侨乡特色‘青田模式’。”青田县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孙成岩介绍,近年来,青田高度重视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先后出台《华侨回乡兴业安居》《同心共促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扶持华侨回归创业的政策文件,促进华侨兴业、资本、总部、智力、安居“五大回归”。此外,青田还通过打造丽水(青田)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青商回归产业园等“十大平台”,推动产业回归、资金回流、侨智和项目回归。

  20年来,在华侨资源的助力下,青田县首先是建成了一批具有青田辨识度的标志性开放平台。如侨乡进口商品城,短短几年时间从无到有,目前汇集了全球10万多种进口商品,还开出县外门店400多家。侨乡农品城初步建立了“一城两园百柜”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一进一出”侨乡特色商贸经济。其次是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体验区,每年举办侨博会、咖博会,形成了华侨创业创新政策高地,获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了全省唯一的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侨乡青田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围绕“五大战略”和“四县一地”建设,迭代升级标志性开放平台,持续优化涉侨服务,精准推出更多支持华侨回归创业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重侨、暖侨、兴侨”的最优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华侨要素资源和优质资本回流。

  (本版图片由青田县委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青田:山海城乡,开启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2023-07-31 浙江日报2023-07-3100006;浙江日报2023-07-3100010;浙江日报2023-07-3100015;浙江日报2023-07-3100013;浙江日报2023-07-3100022 2 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