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以“高质量”的要求,制定实施制造业“4151”计划——

绍兴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跑出新速度

  悠悠水乡梦,灼灼古越魂。

  绍兴不仅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今,更是一座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镇。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2022年9月,绍兴市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以及全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151”计划,动能转换全面提速,主要指标逆势上扬。位居2022年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15名、2022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4位、2022年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第37位,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工业稳增长督查激励。

  水到渠成,风来帆速。2023年5月18日,全省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大会召开,首次颁发了浙江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绍兴市以及上虞区、新昌县、越城区成功夺鼎。

  绍兴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秘密在哪里?绍兴方兴未艾的先进制造业方向在哪里?

  近日,笔者迎着夏日的骄阳,踏上解码之旅。

  焦点分析

从“三缸”到“三片” “全域治”助力先进制造业腾飞

  绍兴因水而兴,绍兴的经济也是从水起步,“酒缸、酱缸、染缸……”这些产业因水而兴。

  过去二十年,浙江聚焦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21年,浙江被列入全国唯一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其中,绍兴作为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提质增效之路。

  2022年7月31日,鸿大印染组团投产暨袍江印染企业原厂区关停退出,这是绍兴印染组团集聚提升的收官之作。至此,越城区袍江区域47家印染企业按期顺利关停退出,搬迁至柯桥区的五大印染组团全部投产。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绍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产业迁徙”之路——将散落在越城区的印染和化工企业两大传统产业分别搬迁至柯桥和上虞的集聚区,开创产业跨域整合的全国先河。

  “腾笼换鸟”,浴火重生。鸿大印染组团从原先872亩土地集聚为197亩,亩均效益成倍增长;七色彩虹印染组团淘汰了三分之一以上旧设备,单位能耗降低了20%以上……借集聚提升的机会,企业提升了产品设备,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污染排放,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均大幅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跨域整合也推动了低端块状经济向现代集群提升。数据显示,绍兴市的印染产业集中度从65%提升至80%,并且实现了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排污,同时强化了天然纤维印染、特种纤维印染等产业链,增强了现代纺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一腾一换间,更引来“俊鸟”产业兴。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比亚迪新能源等重大牵引性项目密集落户,新兴产业加速扩容。特别是围绕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绍兴已形成全产业链,短短三年产值突破400亿元。

  据统计,印染化工两大产业通过跨域整合累计腾退土地10000余亩,净节约土地4000余亩。据悉,腾退的土地将按照绿色化、高端化、都市化、国际化产业导向转型发展,进一步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

  打破“天花板”,走出“新天地”。在“全域治理”的加持下,当下,绍兴产业结构迭代升级,新兴产业挑起增长大梁,工业经济新版图逐渐清晰——

  在绍兴,新兴产业扛鼎全市工业经济大旗。2022年,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3%;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占比达64.9%。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绍兴弗迪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中芯绍兴的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中芯绍兴二期晶圆制造项目(第一阶段)均完成投资额20亿元以上。

  在绍兴,传统产业支撑有力。2022年,现代纺织、绿色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等五大传统产业稳健增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50.9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4.9%。

  展望未来,绍兴成竹在胸。绍兴正强化全域统筹规划和整合提升,加快构建高质量、一体化的“2+6+N”现代产业平台体系,着力把滨海新区打造为长三角高能级战略发展大平台,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发展。推进开发区(园区)工业全域治理行动,全面完成市区印染、化工产业跨域整合集聚提升,高标准实施袍江区块有机更新,打造以“泛半导体+”产业为主体的“绍芯谷”。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迭代升级“一码管地”应用,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政府收储、二次开发、亩均倒逼激励等方式和数字化手段,分类实施拆除重建、整治提升、功能转型、关停退出等“四个一批”,加快低端产能出清,动态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

  从“酒缸、酱缸、染缸”的“三缸”,到如今“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的“三片”,绍兴制造爬坡越坎,走过了漫漫征途;从“三片”到不断开辟新的蓝海,绍兴满怀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光荣和梦想,一往无前。

从长高到长壮 龙头股领跑产业集群

  背负一代人荣光的绍兴先进制造业初露峥嵘。

  走访中,绍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绍兴制造业企业发力长高长壮,龙头带动型集群加速形成。这得益于绍兴近年实施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

  近年来,绍兴强化导向、集成措施,在起跑库、加速库、冲刺库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企业——

  聚力培育龙头企业。2022年全市新增“雄鹰企业”2家、上市企业2家,累计培育“世界500强”企业1家、“链主”企业2家、“雄鹰企业”13家,拥有上市企业94家、“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9家、“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12家。

  聚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全市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6家、隐形冠军8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1家。

  企业发展生态加速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加速形成,初步形成了“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一条产业链”的特色。

  尝到头口水,绍兴正在描绘一幅以“强链群”为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宏伟蓝图:

  深入落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要求,深化“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巩固提升现代纺织、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交通(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家居家电、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新能源、智能视觉等未来产业集群;传承振兴黄酒、珍珠饰品等经典产业集群,积极争创现代纺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各区、县(市)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省级“新星”产业群、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构建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机制。以“强链、补链、建链”为重点,绘制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强化标志性、引领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产业链能级、韧性、竞争力提升。

  蓝图已绘,任重道远。

  绍兴深知,为此,亟需面向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积极招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落户。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深入实施省新一轮“凤凰行动”计划,建设浙江(新昌)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基金项目产业园,加快高质量产业链并购重组,支持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种子库”培育库和“金种子库”,加强上市源头培育。推进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产业基金,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育。

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 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

  7月19日,走进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家电事业部“未来工厂”,只见智能AGV小车往来穿梭,有序运送物料,机械臂精准高效完成操作,偌大的车间空无一人……“这个无人车间,是卧龙集团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项目,提供包括研发协同、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与追溯等所有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卧龙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电机产业大脑”自2021年8月上线运行以来,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20多个细分行业,服务3759个产业生态圈企业,接入未来工厂(智能工厂)21家,连接智能设备2004台,帮助接入企业提升生产效率50%以上,降低生产运营成本25%以上,减少故障停机时间80%以上。目前已为461家企业提供授信24.51亿元、直接融资12.4亿元,为2590家企业提供供应链采购协同,实现成交额2.6亿元。

  这是绍兴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过程中,走向高科技的一个场景。

  事实上,2022年,绍兴深化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经济系统考核居全省第1位,产业数字化水平居全省第2位。

  殊荣来之不易。

  殊荣来自绍兴加快数字产业化。新引进敏实科技、比亚迪、康佳等国内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壮大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殊荣来自绍兴深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织造印染、电机等7个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建设,产业大脑综合评价居全省第2位。新完成规上智能化改造939家,累计2513家,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省级“未来工厂”3家、智能工厂19家、数字化车间35个。

  殊荣来自绍兴深化治理数字化。搭建“一码管地”“园区管家”数字应用,“码上防疫”“一码找订单”等做法经验获全省推广,全市4个应用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试点,6个应用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系统首批41个地方特色应用名单,数量列全省第1位。

  殊荣更来自绍兴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新建5G基站2478座,累计建成5G基站15242座,上云企业超4.5万家,累计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

  遥想未来,绍兴将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积极培育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实施“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深化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建设和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正是抓住了数字化这个“牛鼻子”,绍兴先进制造业心生双翼,“大鹏一日同风起”。

从创新到人才

不断激发自主创新新动能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这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创新的根源是人才。

  绍兴人深谙此道。

  近年来,绍兴不断强化创新动能,思才如渴,工信引才数蝉联全国第一。全面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科技创新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为全省唯一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知识产权督查激励地市。

  荣誉从来都不是偶然。

  近年来,绍兴强化高端人才供给。2022年绍兴向工信部申报国家启明计划人才725人,入选105人,入选数量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连续两年居全国第1位。

  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312.1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8%,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成果不断。28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同比增长40%。

  而全域创新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更令人惊艳。绍兴科创走廊纳入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走廊范围内引进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30家,拥有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391个,集聚人才总量达到47.6万人,吸引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69人。

  时间进入2023年,绍兴新一场战略科技布局提升自主创新力行动,正在展开——

  提升制造业创新平台能级,高标准建设绍兴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绍芯集成电路、鉴湖现代纺织、曹娥江新材料、长三角碳中和、浣江航空航天等高能级实验室,强化全市先进制造业创新策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揭榜挂帅”改革,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颠覆性技术,促进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企业研发创新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打造制造业人才蓄水池,实施“名士之乡”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杭电绍兴校区等载体建设,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行动,实施新时代绍兴工匠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培养产业适配人才。

  绍兴,已然开启一场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焦点纵深

  区区有集群 一业一特色

  ——绍兴重点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巡礼

  绍兴勇夺四只“浙江制造天工鼎”,显示了绍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也昭示了绍兴制造业更多的秘密: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为绍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一抹靓丽的底色。

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加速跑

  近日,越城区好事连连,其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均获得省级考评“五星级”。集成电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石和关键要素。当前,越城区正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抓手,高水平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不断汇聚发展动能,推动数字经济争先领跑。

  一块小小芯片,正在激发一座城市无可限量的潜力。

  走进绍兴德汇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高性能陶瓷覆铜线路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功率半导体行业与之配套的高性能陶瓷覆铜线路板几无国内制造,2015年,德汇启动功率半导体器件用活性金属钎焊工艺陶瓷覆铜衬板的研发,并在2022年实现了氮化铝陶瓷覆铜衬板产品的量产出货。该公司借助越城区致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契机,2020年投资数亿元,启动年产能达500万片的第二工厂项目。一期建设的144万片产线已于2022年9月投入试运行。据此,今年4月,该公司销售突破2000万元,成为规上企业。

  德汇半导体是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加快实施有序跨域集聚。当地积极做好“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锚定发展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引育一批优质数字化产业项目,以数字之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越城区瞄准“芯”赛道,坚持龙头引领产业发展,不断强链延链,壮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包括中芯绍兴、长电绍兴、豪威科技等链主型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98家。同时,着力以绍芯谷辐射带动数城融合,探索有机更新四类模式,植入“泛半导体+”产业;高水平建设全省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累计建设5G基站4055座,创新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通过“一企一策”推动数实融合,促进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

  今年以来,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刷新好成绩。1月至4月,当地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达170亿元,同比增长12.7%。5月,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平台首家自主培育的上市企业。在全省第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计划中,越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入选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

  投资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越城区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背后,离不开投资加码。今年上半年,越城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约2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投资增速81.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重大项目完成率92%,核心指标均列全市前二,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

  越城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了“浙江制造”产业集群核心区,得到全省最高的2700万元专项激励。随着20平方公里“大两湖”开发建设,绍芯实验室科研启动场地开园以及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的成功获批,接下来,越城区将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布局数字经济创新载体,全方位、多层次优化集成电路产业,打造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芯”高地,助力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

  见微知著,越城区制造业澎湃向前。

上虞区:“链主带动+集群培育”集结强区实力

  上虞“天工鼎”制造业高质量评价列全省64个县市区第7、绍兴市第一,荣获2022年度“推进工业稳增长、扩投资和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省政府督查激励,连续两年获“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评价激励。

  上虞区成功“夺鼎”,只是其抢占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的一个精彩亮相。

  近年来,上虞紧紧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定位,坚持产业兴区、集群强区,充分发挥“链长+链主”协同机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去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逆势增长11.3%,列全省38个工业大县第二;制造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53.9%,较上年度提升4.7个百分点。今年1—6月,上虞区规上工业增加值282.39亿元,体量保持绍兴市第一,增速9.1%,绍兴市第三。

  在省、市产业“一盘棋”布局下,上虞区先后实施八大产业集群培育战略、“188”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制造强区“1215”专项行动,以“群链双育”为抓手塑造产业竞争优势,全力构建“2+5+X”产业体系。目前,精细化工、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及核心材料产业集群分别列入“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成功争取全省首批集群培育资金1千万元,氟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列为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进一步优化“2+5+X”先进制造业体系布局,梳理重点企业图谱,深化“链长+链主”培育模式。实施推进绿色化工行业改造提升3.0版,对2.0版“智能化”改造的成果进行迭代升级,按照“5610”行动,力争成为全国绿色化工园区上虞样板。18个越城化工产业跨域集聚提升项目已全部落地,完成建设入库14个项目,恒业成已于5月底完成建设入库申报,剩余恒升、埃斯特维华义、中柏等3个项目按照计划建设时序加快推进中。

  链主带动加速数字化赋能,成为上虞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标签。上虞区以龙头企业卧龙为依托,率先打造“电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接入20个上下游行业,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复制推广大脑建设模式。同时,探索先行数据价值化,建设上虞数字经济大数据分析平台,汇总分析全区数字经济运行情况。电机产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列入省级培育名单,“链主型企业数智转型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获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提名奖。

  上虞区全面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大力度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创新开发“一码管地、双码治企”应用场景,实现地企信息一网查、治理过程一网统。重点推进存量地块整治提升,有效承接全市18个跨域集聚项目,打造“腾笼换鸟”新样板,连续两年入选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激励名单。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育“雄鹰”、“凤凰”、“雏鹰”、专精特新等企业梯队,已累计培育单项冠军产品6项(家)、雄鹰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7家,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35家,数量均居绍兴市第一。

新昌县:山区小县逆袭成“智造强县”

  “10天2家、40天4家、60天5家”的上市过会速度,创下全国县(市、区)纪录。新昌,集聚了15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县域第一。

  走进上市企业车间,也许窥得“制造强县”的一些秘密。

  三花智控上世纪90年代迈出产品数字化升级第一步,切入数字化装备赛道,如今已是近1000亿元市值的制冷配件领军企业。

  三花智控“成功转型”的背后,是新昌将数字经济作为产业升级主攻方向,以数字产业化,破解传统企业发展瓶颈制约,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近年来,新昌重塑产业结构布局。深入开展企业规模及质量双倍增行动,每年实施10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牵引性项目,不断壮大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和汽车零部件三大5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积极谋划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未来产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新制造体系。2022年三大主导行业占到全县工业体量达到91.9%

  其次,推动产业智能升级。引导企业通过数字赋能产品换代等方式,实现传统医药化工向生命健康产业转型、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智能产业升级。做大数字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数字产业园等智造基地,推动数字化产业向园区集聚一体化发展。2022年新昌数字产业化指数99.2,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梯队。

  走进五洲新春,该企业攻克技术难关,于2020年通过风电变桨滚子产品验收。此后,企业向着风电主轴滚子及增速器、发电机滚子进发。2022年,实现风电滚子从1到N的突破,销售1亿多元,入选工信部2022年第七批单项产品冠军。

  进军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研发特殊材料应用——五洲新春一路前行。从轴承标准的应用者,到参与制定者,再到如今的指导制定者,五洲新春始终以技术耕耘在轴承发展这块土地上。

  五洲新春“异军突起”的背后,正是新昌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新昌坚持科技、人才、创新“三位一体”联动,大力推进新昌智造科创带建设,创新设立创新服务局(云),健全完善“飞地+高创园+基金”运营模式,滚动开展十大“专精特新”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和创新联合体建设,确保每年开发(备案)新产品160项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5%以上、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10%以上。

  走访中,专家透露,坚持不懈企业培育,不断优化梯队结构,亦是秘诀。新昌一直坚持实施“123”企业培育工程,每年重点抓好10家骨干龙头企业、20家重点成长型企业和30家创新型苗子企业的培育工作。几年来,提出实施“雄鹰行动”“头雁行动”“云雀计划”“新星工程”培育计划,既做大做强大企业,也推动一批有产品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更多秘密,正在助力新昌制造业。

  2023年,新昌制造业再创开门红:

  1—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7.30%,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4.65%,高出全省平均11.7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89.92%,高出全省平均26.4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达到15.04%,是全省平均的3.26倍。

  新昌制造业正划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

  连日来,行走在绍兴的大地上,绍兴制造业葱郁勃发。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紧紧团结在绍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猎猎大旗下,绍兴区域经济制造业各显身手,精彩纷呈。

  链接

绍兴制造业发展“4151”计划

  主要目标:到2026年,绍兴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样板地、全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区,擦亮“先进制造业强市”金名片,力夺“浙江制造天工鼎”。

  ——“4”即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0万元/人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比例保持3.5%以上。

  ——“1”即打造形成10个左右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

  ——“5”即培育形成500家优质制造业企业,包括“长高长壮”冲刺库企业100家、优质国内上市企业100家、“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300家以上,涌现若干世界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1”即每年实施100个左右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增速均在15%以上。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绍兴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跑出新速度 2023-07-27 浙江日报2023-07-2700006;浙江日报2023-07-2700007;浙江日报2023-07-2700008;浙江日报2023-07-2700016;浙江日报2023-07-2700021;浙江日报2023-07-2700012;浙江日报2023-07-2700011;浙江日报2023-07-2700010;浙江日报2023-07-2700013;浙江日报2023-07-2700019;浙江日报2023-07-2700015;浙江日报2023-07-2700024;浙江日报2023-07-2700023;浙江日报2023-07-2700025;浙江日报2023-07-2700032 2 2023年07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