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添彩共富新图景
——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培训在桐庐召开
陈潇奕 沈红霞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种文化资源,更是一种发展资源。让非遗为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就要充分展现其当代价值,通过创新转化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推动非遗从文化领域向生活领域拓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7月20日—21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桐庐县举办全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培训和交流活动,省厅非遗处、各地文旅局非遗处、非遗保护中心,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省级非遗工坊、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等300余名代表,以及抖音、淘宝、浙江大学等平台和机构,围绕“非遗助力共同富裕”探讨交流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并推动构建非遗联创资源对接平台,进一步澎湃全社会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动力,开启新时代非遗共创共享新阶段。
找到连接点
资源对接,搭建共话共创平台
如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浙江给出了新的解答思路,即:突破非遗单体保护思维,发挥整体优势,寻求联创共享。
非遗要助力共同富裕,就要拓展应用场景,“活”在大家的现实生活中。在7月20日晚举办的“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资源专项现场对接会,特意划分出5个平行分会场,围绕衣(织染绣)、食(油盐酱醋饼肉饭)、药(传统医药、传统制茶及习俗)、器(金木土手工艺)、统(行政人员、平台资源)分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同时搭建平台,引导联创互动,鼓励非遗项目、相关企业、跨地区之间的深度合作,为扩大非遗产品应用场景提供了广阔合作空间,将培训会升格为资源对接会,搭建起一个共创非遗品牌、共话保护传承、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高能级平台。
找到突破点
数字赋能,重塑文旅创新风口
知识产权保护、传统工艺创新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手段破题非遗高质量发展,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必由之路。
为此,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到抖音集团文创中心、抖音文创新媒体、小红书、快手、京东、淘宝等网络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有相关实践经验的浙江大学、中国茶叶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进行授课交流,以实践案例从原材料改良到工艺创新、从设计创意到销售渠道、从用户需要到品牌建设,多维度地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实战指南。
会上还重点讲解了抖音发布的《2023非遗数据报告》,谈到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发布的66个国家非遗工坊经典案例,其中所涉及的65个非遗项目均借助网络平台打开销路。
除了提高非遗能见度,拓展产品知名度和销路,数字创新更在于带来非遗保护传承理念的创新,进而为非遗衍生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等提供助力,在保护、传承中形成一种新的知识生成和经验传递。
找到发力点
工坊联盟,助推产业生态共融
在培训现场,桐庐举办了“桐庐县优秀非遗工坊产品展”,展出了桐庐县30余个非遗工坊的100余件(套)产品,涵盖畲族彩带、桐庐剪纸、合村绣花鞋、文房四宝、小吃、茶、饮食、石雕、中医药等多个类别,集中展示非遗助力共富、乡村振兴的成果成效。
其中,传统食品工坊区域,展出桐庐传统名宴“十六回切”的创意糕点,节日食品摇身一变日常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医药工坊区域,老药工现场分拣、剁切中医药材,展示传统技艺,并展陈文创香囊、红曲红茶等非遗工坊联创产品;石雕工坊区域,以青石巧雕茶具,实现非遗场景跨越,化建筑构件为日常用品……
“一个非遗工坊就是一个富民产业,”桐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桐庐在全省率先建立非遗工坊联盟,制定共富盟约,以非遗工坊带动产业的集群发展,不仅强化了区域特色品牌,同时拓宽了富民增收途径,因地制宜打造了非遗经济的新引擎。”
如今,产业共融、工坊联盟的共富故事在桐庐县时时处处上演。以“新合索面”工坊为例,当地村集体盘活新合乡引坑村闲置场地资源,开辟出6个索面非遗工坊间及非遗研学空间,为索面产业发展提供了硬支撑。今年3月,“新合索面·盒马鲜生”(杭州解百店)首店开业,通过盒马新零售将非遗特色美食运往千家万户,打开了新销路。据统计,目前新合乡现有450余户、1000余人从事索面加工制作、销售及其他相关行业,富了家家户户的“钱袋子”。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资源共享,共创共富。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为全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工作指引了新方向,搭建起全省非遗互联互通的合作平台,有望进一步凝聚全省非遗发展合力,让非遗绽放更加绚烂的时代光彩。
(图片由桐庐县旅游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