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修好调研“第一课”

  林鲁伊 吴益琼

  正是毕业季,又一波大学毕业生被分配或选调到基层一线锻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为基层注入活力。但不可否认,很多年轻干部毕竟刚走出校门,其短板亟须在实践中补齐。当下,各地正在开展主题教育,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对年轻干部而言,无异于一次到基层熟悉民情、吮吸成长“乳汁”的大好机会。年轻干部应把握好这个机会,把调研当作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课”。

  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有显著优势:有系统的高等教育“垫底儿”,知识结构合理,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强,求知欲旺盛,视野开阔。

  但是,投身基层、投身实践,必须了解社情民意,谙熟那些热乎乎、滚烫烫的民情风俗。参透基层现状并结合自身所学,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飞跃,是摆在年轻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名到、文件到,就是人不到”的“纯走读干部”固然不可取,“人到了”,但仅凭一腔热血“按图索骥”,也不现实。笔者在基层碰到一位年轻干部,毕业于“985”高校,下村伊始习惯于“蜻蜓点水”,工作中却“睥睨一切”,结果写个村情报告就被退回数次。后来,他放下身段请村里的老书记手把手教,下功夫“贴心”村民,串门聊家长里短,半年后连方言都讲得很溜,工作得心应手,受到村民的欢迎。

  从校门到基层,年轻干部对自身成长的“漫长性”“复杂性”应有所预判,要注重干事本领和工作艺术的多方积累。了解民情,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不只是了解所在基层的当下,还要充分了解所在镇街和村社的过往,甚至,对一些地方的矛盾、纠葛也要能“拎清”。做到胸中有数,解决纠纷时才能有的放矢。笔者在基层碰到的另一位年轻干部,总想着“改造群众”而时常“好为人师”,结果被现实教育:说话无人听、调解无人理。这值得引以为戒。

  “民情”是哺育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乳汁”。年轻干部主动吸收,才能快速成长。认识误差和现实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不会匡正和不敢直面。学历高、思维活跃并不等于阅历、经验等。实践中直面不足、不断修正乃为正道。当前,各地积极组织推动干部调查研究,这是个学习的好平台、好机会。年轻干部要主动抓住机会,选好调研题目,扎根基层一线,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建议良策,将此作为一个锻炼自身的机遇。同时,各级党组织要针对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的短板,多推出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课题,鼓励年轻干部参与调研,帮助年轻干部成长。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修好调研“第一课” 2023-07-25 26011583 2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