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十里坪村每周一次民情分析会——
干部群众心贴心
本报记者 干婧 通讯员 张迪青
“今天你们当助手,跟我们一起去村民张大叔家里解决问题,再把结果反馈给村书记。”近日,我们来到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刚与该村的第二网格长卓和忠、兼职网格员卓峰汇合,他们便给我们派了任务。他们还提醒:到了村民家中,尽量不要直接对话。因为张大叔对陌生人比较谨慎。
在村里安装管道煤气的过程中,张大叔误以为自己利益受损,所以不同意施工。网格员将这一情况在每周召开的民情分析会上作了汇报。村两委干部和网格长、网格员分析研判后,决定由卓和忠、卓峰一同前往其家中消除误会,因为他们与张大叔沟通最顺畅。
来到目的地,我们上前敲门,张大叔开门时皱了皱眉,随后他看到卓和忠、卓峰,脸上露出了笑容。卓和忠立马指着我们解释:“他们是村里爱心食堂的志愿者,也是我今天的工作助手。”
两人和张大叔拉起了家常。“这次安装管道煤气跟之前安装自来水管差不多,管道铺在地面下70厘米左右,不影响农田耕种。”卓和忠耐心地解释了安装管道煤气的做法和相应的补偿政策。“原来跟之前地下安装水管一样,那我明白了。”张大叔说。
眼见说通了张大叔,卓和忠继续说:“以后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就给我俩打电话。”张大叔点了点头。
接着,我们来到十里坪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总支书记卓任翔已在会议室等我们。
“上次民情分析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法奏效了。”卓任翔说,民情分析会主要是讨论如何解决网格员发现的问题,谁去处理、怎么说、怎么做,都要仔细分析。这样的民情分析会在十里坪村已经开了十年。
“今年3月东和乡推行‘干部陪送餐’制度——以村爱心食堂为主阵地,村社两委干部定时定点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等开展食堂陪餐服务,同时收集民情、倾听民声。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卓任翔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我们来到村里的爱心食堂。
十里坪村“第一书记”、诸暨市文化馆副馆长黄抗养正在陪老人吃饭。我也买了一份饭,坐到老人中间。
坐在我旁边的老奶奶说:“我们村里有打鼓队、舞蹈队,但是我们没有专业的老师,都是自己小打小闹。”“我们诸暨市文化馆就有专业的老师,还有一些文艺组织也有志愿者可以在周末的时候来村里给大家培训。”黄抗养接过话,并把这个需求记录下来,“我回去就制定计划,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和志愿者前来。”“那真是太好了!”在场的老人纷纷点赞。
就这样,吃顿饭的工夫,一个村民文化需求的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