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各高校公布普通类提前批录取分数线
高分考生为何选择定向招生
本报记者 姜晓蓉
最近,浙江省内各高校陆续公布普通类提前批录取分数线。一批高分考生的选择“出人意料”:671分的考生报了浙江师范大学地政复硕专业;668分的考生报考了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653分的考生报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定向招生……根据省内外各高校早前发布的预估分数线,他们本可以填报不少“双一流”高校。
这样的考生,今年并不少见。对高分考生的“另类选择”,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们不应该来“卷”其他人的机会;有的说,编制“真香”……事实是不是如此?这些考生是怎么想的?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多元的选择,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考生自我认知和对家乡认知的变化。
做适合自己的规划
所谓“定向招生”,简单地说,就是地方委托高校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按照协议回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相应的事业单位、国企单位工作。以浙江为例,目前主要有师范、卫生、农业等类别,有些专业还会限定面向26个山区县和5个海岛县(市、区)招生。
对定向生来说,他们填报志愿时确实会被“就业有保障”吸引,但更深入一步,也不仅仅是如此。
王一涵,高考650分,今年刚被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录取。她对自己的未来有比较清晰的预想:大学毕业回到诸暨,到基层医院当一名医生。“其实和我的性格关系蛮大的,我喜欢平稳的生活。”王一涵说。
宁波慈溪女生郑雨佳,今年刚被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定向招生录取,高考分数是666分。之前报考定向招生还是填平行志愿,全家人讨论了很久。“爸爸觉得这个分数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大学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也喜欢历史。”郑雨佳说。
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农学(定向)专业大一女生钟一诺填报志愿时有过犹豫。“我高考属于超常发挥,少考10分可能就不这么纠结了。”她说。从高考分数出来到填报志愿的那一个星期,全家人坐下来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不过,钟一诺想到了未来农村发展的前景。“现代农学不仅仅是下地种田,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这个领域更需要年轻人加入。”她说。
家乡需要年轻人
早些年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按照定向招生的约定,回到基层,开启他们的生活。回过头看当年的选择,他们有什么体会?
朱璨2017年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是江山的定向生,现在是江山四都镇的一名农技员。大学里,她的专业课程特别强调实践教学,“要去天目山抓昆虫,还要解剖各类昆虫,刚开始不太适应。”朱璨说,到了工作岗位上,专业知识用上了,有时遇到农户来问什么虫子、什么病害,她都帮得上忙。
平时,朱璨经常和村民打交道。田里的浇灌系统有问题,她联系水利员一起排查问题;村民们对惠农政策有疑问,她一一解答。“就是没想到基层工作会这么忙,不过确实很锻炼人。”她感慨。
回到基层,意味着离开大城市,选择和大部分同学不一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鲍玮臻2022年从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回到家乡岱山县,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定向招生录取意味着大学毕业就回到小岛工作,而在我们这里,很多年轻人有机会就往外走。”鲍玮臻说。
现在,她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做慢性病监测、给老人量血压、去社区做健康讲座……家乡需要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参与百姓的健康守护。
有一次爸爸问她,回到家乡有没有后悔?鲍玮臻说,小岛需要年轻人,看着家乡变得更好,自己很自豪。
招办老师有话说
“这几年,定向招生的咨询越来越火爆,录取分数线也逐年提高。”不少高校招办负责人注意到这个现象。他们分析,定向生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一是开设定向生专业的高校都还不错,二是定向招生毕业后去事业单位或国企,对家长和考生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目前浙江的定向招生主要有师范、卫生、农业3个类别。“卫生、师范、农业等行业的基层岗位对年轻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定向招生,是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基层就业。”省内高校学生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些年,高校的招办老师也发现了报考定向招生学生的一些特点。“有人为了毕业后有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人是怀着让家乡变得更好的梦想报考。”浙江农林大学招生办主任盛建军说,不管是哪一类学生,都是在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对报考定向专业的学生,有什么提醒?一位招办老师说:“定向生毕业后,有基层定向服务年限要求,大部分岗位年限要求在5年至8年不等。如果纯粹为了编制而报考,就业后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问题。另外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不能转专业的,所以选报专业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