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国际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抵京

克里访华,可能不只为气候

  北京时间7月16日下午,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抵达北京,正式开启为期4天的访华之旅,这也是其气候问题特使任内的第三次访华。

  作为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财长耶伦后,近期第三位访华的拜登政府官员,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带来的,或许不只停留在气候层面。

  气候问题迫在眉睫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可谓动作频频。

  在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便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还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在就任总统的首日,拜登便签署了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拜登政府上台后的执政重点之一。

  从过往合作层面来看,在气候变化这个相对温和的议题上,中美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就在克里访华之际,全球多国正开启“火炉”模式。北美、南亚、欧洲等多个地区笼罩在极端高温中。

  事实上,近年间,全球变暖的迹象越发明显,多国多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警示,地球正在迅速接近气候变化临界点,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因此,这次中美在气候问题上相向而行,不仅是水到渠成,也是迫在眉睫。

  会谈的焦点是什么

  两年前克里访华时,中美双方便曾就气候危机共同发表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此次克里来华,中美间会有怎样的成果?

  “克里此行的主要目标,还是以恢复此前中美双方在气候领域中断的对话为主,能否达成实质性的成果还有待观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唐新华告诉记者。

  在唐新华看来,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的对华气候外交政策中,竞争大于合作,拜登政府积极与中国开展气候合作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其国内的政治需要。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便急于举办‘领导人气候峰会’,以快速提升美国在气候议题上的话语权,并借此契机积极与中国展开气候对话。今年下半年,美国政治周期将再次进入大选季,拜登政府也希望通过此次克里访华,与中国达成一些气候合作成果。”唐新华说。

  谈到克里此行可能涉及的具体议题时,唐新华认为“气候责任”会成为双方会谈的焦点。

  唐新华指出,美国将以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为重要契机,迫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相同标准下提交新“国家自主贡献”(NDC)和承担损失与损害资金规模,以此为前提,美国自然希望中国在这个领域内承担更多的责任。

  唐新华表示,如果美国政府能够调整当前的气候战略和气候外交政策,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体系下开拓新的合作空间,气候合作将不仅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更是国际安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定盘星。

  校准航向正确相处

  短短一个月内,前后已有3位美国政府官员来到中国,中美高层互动的频率比过去加快了不少。

  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气候”已经回暖?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伟认为,频繁的互动体现了美方目前希望尽快改善对华关系,恢复各领域的接触和合作的需求。

  马伟表示,相较于美方“诚恳”的表态和看似积极的姿态,目前美方在落实各项承诺上的表现明显“行动迟缓”,当下双方关系的改善仍然是“气氛性”的。

  就在此前耶伦访华之际,美国彭博社的一篇报道便指出,美国政府正在准备一项限制美国对华投资行政令,“两国关系的下一次考验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这轮中美互动为双边关系带来积极预期,但与此同时,也应警惕美国在对话问题上的善变。”马伟说。

  气候议题外,中美双方还会谈些什么?

  马伟告诉记者,克里此行的另一大看点在于,克里本人能否为后续中美间可能出现的更高级别访问“打前站”。“如果说布林肯和耶伦对中国的访问,是双边关系在外交和经贸层面的破冰之旅,那克里作为民主党的‘老人’,他的访问则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中美携手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未来在很多相关全球议题上双方合作大有可为。校准两国关系航向,根本之道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9 克里访华,可能不只为气候 2023-07-17 25978993 2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