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温州实施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

从救助一个人,到扶起一个家

  本报讯 (记者 周琳子) 这些天,温州的小燕(化名)总算松了口气。自从丈夫因病去世后,小燕的家庭便陷入“经济危机”——大儿子发育迟缓难找工作,小儿子残疾失学,小燕自己又要照顾儿子无法出门工作……直到最近,在温州市瓯海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燕的大儿子终于有了工作,小儿子进入特殊学校学习,而她自己也有了兼职工作。全家都被安排得妥妥的,这得益于温州帮扶困难群体思路的转变。

  为更有效“扩中提低”,温州正把帮扶困难群体的聚焦点从“个体”转向“家庭”,通过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画像+政策工具+在线应用”的综合帮扶体系,推动低收入家庭帮扶从兜底型保障向发展型帮扶转变。为此,温州成立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工作专班,市委主要负责人、分管副市长牵头,23个部门联合参与,推动县乡村三级“助联体”全覆盖。

  为摸清底数,温州建设易返贫致贫群体动态监测库,将11类重点群体17万余人纳入监测,共享残疾、新生儿、劳动力死亡、大额医疗支出等数据,初筛出帮扶对象,并通过数据下发基层、线下排摸逐个完善“画像”。温州还将帮扶对象扩展至虽不符合低保、低边和特困标准,但仍面临困难的“相对低收入家庭”。

  海量困难需求汇总到专班后,再进行分类施策。温州市级制定31条共性帮扶举措,指导各地各部门集中政策资源,提高综合帮扶水平。12个县(市、区)结合实际按照生活保障、安居工程、医疗救助、均衡教育、生活支出减免、就业创业等八个方面,各自梳理政策清单,累计出台940条政策举措。近千条政策集成为市县“共性+个性”帮扶政策工具箱,基层“助联体”人员可调取相对低收入家庭数据,“一对一”确定帮扶方案。

  在排查到小燕一家的情况后,瓯海区新桥街道民政工作人员林建平先将近十项匹配的补助政策申请到位。同时,根据教育帮扶政策对接适合的学校,成功帮助小燕小儿子免学费入学;介绍其大儿子到当地汽车销售服务点工作,年收入3.6万元;留意到小燕每天要送小儿子上学,林建平又联系学校,收集有接送服务需求的信息,介绍小燕兼职接送学生。这样一来,全家年减支增收约8万元。

  阻断相对低收入家庭的代际传递也是关键。温州民政、城市大学等单位联合推出圆梦启航教育帮扶行动,推出4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在减免学费的情况下支持相对低收入家庭成员参加继续教育。此外,温州还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合力帮扶机制,依托市慈善总会设立“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基金”。温州实施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一年,已排摸走访低收入家庭8.8万户,提供综合帮扶服务45万人次。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从救助一个人,到扶起一个家 2023-07-16 25898448 2 2023年07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