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医艺相通:忆外祖父诸乐三

  我的外祖父诸乐三,自幼好习书画,年轻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可谓科班出身。随后曾在上海行医,因酷爱艺术,拜清末民初一代艺术巨星吴昌硕先生为师,研习金石书画。

  他常说医艺相通,把医生比作画家,把病人比作画。医生在诊断与治疗时,需要对病人情况进行通盘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画家也一样,画画时对图中各种物体的安排也需要统合考虑,不能让物体之间完全分割,否则会貌合神离。

  孩提时我曾随外祖父母住杭州昭庆寺。外祖父经常在桌上或地下画画,并让我把纸扯平,他全神贯注,时而进一步,时而退一步,并手执毛笔在纸上方不停地比画,然后突然落笔迅速作画。我感到无比好奇,不得其解。

  弱冠前住景云村时,外祖父让我们学习书法与篆刻。他说,想要写好字首先要懂得字理,字如人,要端正方能稳重,不能头重脚轻,这样才不会倒。书写不但要考虑单个字体形态,还要考虑整个字面,字与字之间要有呼应。

  关于篆刻,他让我先专刻自己的名字,拿出吴昌硕先生的印谱,嘱看各章中俊字的变化(昌硕先生的初名为俊,我名中亦有俊字,现用峻字),悟出其中的规律,并说学会后可以用于其他的字体。

  一天,外祖父拿出两方图章,写上我兄弟俩各自名字,并且画上边栏,让我们篆刻。刻好后,他仔细查看,轻轻磨掉一层,补上几刀然后打印,再磨再刻,如此反反复复,最后高兴地说:“好了。”并刻上边款:老乐刻。

  我们兄弟俩四目相对,满腹疑惑。他见此状笑道:“你们刻得非常好,是我们合作的。我把你们的图章磨掉一些,字体变粗了,便于加工修改,加强笔力不够之处,并使章中朱白两色的分量得到均衡。最后在此处敲掉一些边栏,不但减少了多余的朱色,而且通气了,成为一个艺术品了。刻上名字表示对此章的认可。”听了解说,我们的兴趣提高了,大家都很高兴。

  因好奇已久便问及为何作画前要比画,他说是在布局,考虑整个画面该如何安排及下笔后的走势,画画要一气呵成。“一气呵成”四字对我如雷贯耳,我深知其重要性,画画、写字都需一气呵成,但并不知其所以然。朦胧中体会到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做事要精益求精,不能不拘小节。以上算是外祖父对我的一种启蒙吧。

  当我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再次探访外祖父时,出于好奇又问及为何要“一气呵成”,画中的气究竟为何物?他说,中医学里气不畅则瘀,瘀则痛,即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在人体中气不通畅会引起机能障碍或病变,会引起疼痛。同理,在画中气不通则画面受阻,使观赏者感觉不畅,可见气畅之重要,一气呵成可以保证气畅。

  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这是我首次体会到医艺相通的意涵。外祖父见我能彻底领悟他的思想非常高兴,深入浅出地谈了很多医艺相通的哲理,我受益匪浅。

  阴阳学说是中华哲理之精髓,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深受其影响。阴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阴阳互根、阴阳可分,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分之,以至无穷。阴与阳又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互动的结果取得了统一,达到了动态平衡。如此,人体才能维持生理状态,才不生病。作为一名中医师,外祖父对中华哲理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并广泛地用于艺术之中。

  乐三先生认为艺术相通、医艺相通、万物相通。

  他喜欢京剧,说道:“京剧中念唱时的抑扬顿挫就是一种阴阳平衡,变化而和谐的旋律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之感;同理,画面中的阴阳变化平衡后达成的统一,也可以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

  他还说:“书法与作画的艺术宗旨相同,一个字有不同写法,如何选择字形需要在整个字面中通盘考虑,需要阴阳平衡,使整个字面柔和统一。画也需要阴阳平衡,包括物体、画面、色彩等各方面的平衡。画画时,要注重气势,但在放的同时又要收,要达成平衡。画成之后,如何题款也很重要,需要放在画中整体考虑,达成字画之间的平衡。并且最终盖章时,章的大小、落章部位、朱白印章的选择,都要按画面统筹考虑。”

  他指着一张画,让我体会,说道:“此画的重心不稳,有些向左侧倾斜,若在右下方盖上一章可以把画面扯向右下方,使画中阴阳趋于平衡,变得稳重,红色分量重,此时朱章更胜,更能稳住画面,整幅画应像一个字,要稳。”

  他还说,写字与画画都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万千才能表达出阴阳之美。篆刻也是一样,朱白镶嵌,就是虚实相交,需要平衡。一方图章刻好之后,有问题就要改,如何修改?除了考虑字体的形之外,还要考虑阴阳平衡,与治病如出一辙。

  比如,图章的左侧朱色偏多时,在处理上需要平衡朱白。此时就像治病,首先要判定实症还是虚症。一方图章左右可视为一对阴阳体,若因左侧字体线条太粗而至朱色偏多,则为实症,反若因右侧字体太细,使得左侧朱色相对偏多,则为虚症。处理实症要泻之(即阳亢要抑阳),要刻细字体或边栏来减轻朱色;处理虚症则补之(即滋阴),加粗右侧字体线条而增加朱色,使得左右阴阳平衡,以上两项均为治本。

  时而,因不得已无法治本时,那则退而求之,以抑阳而减少左侧朱色,平衡左右阴阳,此乃治标也。治标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缺陷,但能明显改善症状。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与环境是相关的,是互动的。一个好的、生动的作品不但自己内部要有互动,还必须与外界互动。即一个好的作品必须要能反映人对环境的感受(能通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表达),反映出时代的潮流,这就是天人合一吧。

  他的一番解说,瞬间使我一个艺术门外汉触摸到了欣赏艺术的脉搏,使我懂得医理、画理、字理和章法是相通的,都遵循着哲理的规律。

  他告诫道:世上万物相通,因此学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至关重要。学习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先继承,再推敲,然后取其精华化为己有。

  至此,我明白了他让我先观摩印谱,专刻名字来学习篆刻的用意所在。我没有从艺,但从外祖父处得到的中华哲理的熏陶对我的学习与工作有着深远影响。我虽不懂艺术,但非常喜欢看外祖父的作品,因为从中能感受到静与动、收与放、虚与实之阴阳互动,相辅、相成、相克后所达成的动态平衡之美。他的作品没有磅礴豪放之气势,但有着刚柔相间而合成的神与力,内敛而含蓄。

  这种阴阳交辉之美不仅存在于一个字和一朵花的单体之中,还存在于章面、题款、画诗、图面的复合体,乃至一幅作品的整体之中,存在于各个不同层次之中。

  这种美是立体的、多维的,因此他的作品耐看,细细品赏,回味无穷。

  (作者为诸乐三先生的外孙,现为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医艺相通:忆外祖父诸乐三 2023-07-16 浙江日报2023-07-1600003 2 2023年07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