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100天特别报道

有他在,队伍就稳了,浙江残疾人赛艇运动员余立——

体育是生命中的一道光

  “已经过半了,不能松懈!” 7月11日,淳安千岛湖,湖面上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这里是千岛湖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浙江残疾人赛艇运动员余立正和队友们紧锣密鼓地训练,全力备战。赛艇尾部坐着的,正是掌舵人余立。

  酷暑来临,赛艇队的训练提前到了每天早上5时半开始。迎着朝阳、伴着湖景,余立和队友们却无暇欣赏,他们眼中只有即将到来的比赛——杭州亚残运会。

  目前,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还未正式成立。“希望能再次成功入选国家队,在比赛中用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这是余立和队友们共同的心愿。

  余立是海宁人,2001年因为一场事故,22岁的他必须接受双下肢截肢手术。这个喜欢踢球与长跑的小伙子,一下子失去了直立行走的能力。

  出院后,余立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休养。休养的时光甚是漫长,一个问题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我之后能做些什么?”不能再踢球跑步,生活不再如以前那样方便,余立感觉到自己渐渐与社会脱节,不再接触新的人、新的事物,不安与孤独也时常笼罩。

  正当余立陷入人生阴霾时,是体育如一道阳光般破云而入,改变了他的人生。

  2004年,余立的一位好友来询问,要不要来给业余球队做足球教练。“我很喜欢踢球,就想试试看。”一说到运动,余立的语气也变得坚定。换了个身份重回赛场,他看到队员们肆意挥洒汗水,自己的运动梦再次被点燃。

  更大的人生转机发生在2010年。当时,已经借助轮椅、假肢生活9年的余立,得知海宁市残联招募运动员的消息。他抓住机会,开始尝试不同的项目。很快,余立在赛艇上的突出表现被注意到,他被选进浙江省残疾人赛艇集训队。

  走出阴霾、不断成长,如今,赛艇已成为余立的第二生命。

  在赛艇比赛“混合四人单桨PR3级有舵手”这一项目中,四名桨手始终背对终点,唯一面向终点的是舵手。舵手堪称是赛艇的“大脑”和“眼睛”,需要掌控方向、把握节奏、判断形势、激励队友,很大程度上,舵手的状态决定了队伍的状态。

  成为舵手短短一年,余立就凭借着出色的判断力和敏锐度,带着浙江残疾人赛艇队走向全国。

  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这支组建不久的队伍成功拿下金牌。2011年7月,余立入选了中国残疾人赛艇队,2012年8月又入选伦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并在赛艇LTA级男女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1000米项目上获得了第四名。

  一场场奋楫争先的比赛,让余立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他还清楚记得,2014年出战韩国仁川亚残运会时的场景。那时,他与队友们奋力拼搏,不负众望拿到金牌。当会场升起国旗、奏响国歌时,余立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激动不已:“努力是有回报的,终于拿到了一块金牌。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为下次、下下次做好准备。”

  在正式比赛中,余立是全队前进的指挥者,他总是考虑周详、保持理性和冷静。但在生活与训练中,他是永远为队员们欢呼的“拉拉队员”,也是带着所有队员不断前进的引领者。

  1993年出生的赛艇队队员王熙熙,比余立小14岁,从她17岁接触赛艇运动以来,便一直跟余立一起训练。对于王熙熙来说,余立像定海神针,细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队员的情绪与状态。

  “在正式比赛前,我们不知道能不能上场、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心态容易不稳。但余队长总能把我们稳住。”王熙熙说,这十几年里,每当有队员因为比赛心情低落、状态不佳,余立便会立刻站在他们身旁,为他们加油鼓劲。

  作为队里的老大哥,余立一直是队里精气神的核心,用自己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不管是20公里以上的耐力拉练,还是多次500米的爆发力训练,余立鼓舞人心的声音总能将队友们的状态一次次推向高点。队员们的一声声“余队长”,饱含了他们对余立的认可。

  在训练方面,余立也从不含糊。作为舵手,余立本可以不参加部分力量训练,但他总是尽己所能,跟着一起训练,和大家共同进退。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余立还要控制自己不能完全“吃饱饭”——因为舵手的体重决定赛艇的负重,他必须控制体重。

  余立对运动饱含热情,也对现状充满感恩: “我觉得我现在取得的一些成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多的是教练、队友、身后的团队等大家共同付出的结果。”

  凝视前方,一往无前。备战杭州亚残运会多日,晒得黝黑的皮肤记录着他们的努力,也让余立筑起更为坚实的信心:“这一次是在家门口比赛,是我们的主场。我们对自己的水平有信心,一定会努力拼出好成绩!”


浙江日报 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100天特别报道 00005 体育是生命中的一道光 2023-07-14 25968795 2 2023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