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扛起“先行官”使命担当 构建内畅外联新格局

宁波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市

  自古百业兴,交通必先行。

  20年前,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建设,从此开启宁波主动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的对外开放新路程,给宁波乃至长三角港口经济、产业联动发展带来深远的战略意义。

  沿着“八八战略”绘写世纪蓝图,世界级跨海工程横空出世,长三角“金南翼”振翅高飞。以此为注脚,宁波交通逐浪前行、勇立潮头,助力宁波舟山港由大向强,区域航空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国省道镇镇通、等级公路村村通;市域公共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加速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体系。

  继往开来谋新篇。在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中当好“开路先锋”,力争2027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市——这是宁波交通在发展新实践中树立的新坐标。

当好交通“先行官”

  炎炎夏日,象山湾疏港高速工程主线迎来全线贯通。4座隧道双向贯通,春晓互通、瞻岐互通房间工程封顶,机电、交安绿化等工程加紧推进,朝着8月底具备通车条件的目标全力冲刺。

  全长24.15公里的象山湾疏港高速,由中交路建和宁波交工共同管理,积极探索央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沿线串联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甬台温高速复线,是宁波舟山港集疏运网络的重要通道,通车后可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疏港交通能力。

  连湾疏港、穿山跨海,象山湾疏港高速是近年来宁波高速路网规模加速扩大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自2019年开工以来,我们一路攻坚克难,创新应用了多项智慧化技术,确保高品质、高效率推进项目进度,为9月份即将开幕的亚运会保驾护航,同时助力宁波服务大港口、构筑大枢纽、建设大交通。”

  抓投资、抢建设,全年拼经济。今年上半年,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中心累计完成投资超30亿元,超过半年度既定投资目标。除象山湾疏港高速完成4.1亿元投资外,杭甬复线一期完成6.9亿元、杭甬复线二期完成11.8亿元、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完成4.7亿元……

  眼下,宁波全域重大交通项目仍在马不停蹄推进。备受关注的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蜿蜒跨越于杭州湾畔,犹如一条卧波巨龙雄姿已现。一期工程年底就要迎来通车,二期、三期也已经陆续动工上马。这一重要快捷通道,将杭甬两地驾车时长缩短至1小时,大大缩短宁波与上海、南京等地的距离,构筑起基础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的“大杭甬”格局。

  以“交通破壁”推动“要素破壁”,宁波交通力扛“先行官”的使命担当。目前,该市公路里程超过1.15万公里,密度116.85公里/百平方公里,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四五”期间将新增高速公路123公里。

  铁路方面,宁波全市里程累计近400公里,已基本实现铁路通达主要港区。当前,国内首条通行双层高箱集装箱列车的铁路——金甬铁路正线架梁已全部完成;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正有序开挖中;通苏嘉甬高铁宁波段已实质性动工……

  根据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的行动方案,宁波将进一步对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提升跨湾、沿海、沿江、辐射内陆多向联通的综合交通通道,加快构建“五向复合”铁路网、“五向十径”高速公路网。

内畅外联促共富

  只有路更通畅了,人物往来才更便利,一体化有了坚实的“物理条件”,城与乡的融合才能产生更多“化学反应”。

  一到暑假,象山黄避岙乡就成了亲子游的热门地。这里有一条看得见大海、闻得到海味、尝得到海鲜的农村公路“三高线”,全长13.14公里。它将象山独特的山海资源禀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还是宁波首条农村文明示范线。

  凭借高颜值、高品质、高人气,象山还陆续创建了A级景区村庄、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文明村等先进称号。“很快,象山湾疏港高速要通车了,亚运会期间,四面八方的来宾到宁波象山,更加便捷通畅。”象山一农家乐业主兴奋不已,“还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我们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无独有偶。位于余姚山区的莫家湖村至大岭顶公路,按照“五美”公路标准完成了提升改造,入选全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如今,随着“美丽公路+”效应在象山、宁海、余姚、海曙及四明山区等地持续释放,去年,宁波作为全省唯一城市,荣获了国家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称号。

  山海相连天地广。充分发挥交通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随着宁波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连年来宁波加快农村公路新改建,改善农村居民出行品质,不仅大大提升了群众出行的获得感,还创新打造了各类乡村创富的新场景。

  聚焦乡村尤其是偏远乡村“物流不畅、产品难销、发展受阻”问题,宁海县率先将传统农村物流模式升级为集公交速递、就业帮带、产品销售等于一体“集士驿站”品牌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本。

  截至目前,宁海县已打造100多个集士驿站,累计开展便民服务15万件,公交带货近350万件,快递进村率由55%提升至80%,降低农村物流成本20%以上,农村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30%。集士驿站平台带动农产品销售7000多万元,助农就业超1700名。

  如今这一模式在宁波全市复制推广,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已超过90%,建成农村物流网点2375个,实现建制村的全覆盖。

  根据宁波出台的《共同富裕先行市交通行动方案》,宁波“交通先行”的目标任务还包括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形成“四港”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建成省域、市域和市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85%以上乡镇要实现15分钟上高速;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100%;城市、高速公路等交通拥堵态势得到明显遏制,市区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行速度20公里/小时。

红色引领“炼”铁军

  近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宁波筑起一项项优质工程,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584公里的高速公路穿山、越岭、跨海,构建起“一环六射”的高速交通格局。

  以“红色基因”贯穿“百年工程”。在数百公里延绵的高速公路上,一个个党建品牌犹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诠释着一群群建设者、管理者、服务者“开疆拓土”的决心意志。

  “从晓出发”作为宁波象山湾疏港一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党建品牌,是在该项目启动之初建立的。它蕴含最早、第一的创新思维,开辟了央企中交集团和宁波地方国企合作的先河,并牢牢树立起“服务为本”的理念,不断为品质工程注入精神动力。

  “我们以‘从晓出发’党建阵地为中心,积极协调中交路建、中交三航局、宁波交工集团等央企与地方国企党群阵地、社会力量等资源,将红色文化、企业理念、地方服务有机融合。”宁波象山湾疏港一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刘波介绍,3年来,通过捐赠红色书籍,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开展专家义诊活动,将健康和关爱送到一线。“从晓出发”党建阵地还诞生了蓝马甲、365志愿队,他们扎根项目一线,走进周边村镇,走向社会各个有需要的角落。

  6月26日,由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中心党委“红脊梁”党建品牌领衔,涉及“探路先锋队”等3个支部党建品牌深化,“五新海燕”“领航365”等工程项目品牌多点开花的高建党建品牌矩阵齐齐亮相。

  “近年来,我们勇接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用创新精神攻克一项项技术难题。”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坚持重大技术问题聘请专家咨询论证,鼓励施工单位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攻克了诸如预制构件、机制砂海工混凝土配制等技术难题,多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随着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推进,宁波高速公路在打造综合立体对外联通网上,以“五向十径”的张力,成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到2025年,宁波全市高速通车里程将达到690公里,2035年规划总里程约1040公里。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宁波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市 2023-07-14 浙江日报2023-07-1400006;浙江日报2023-07-1400012;浙江日报2023-07-1400020;浙江日报2023-07-1400015 2 2023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