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群像:共同富裕的精神标识
郑乐秋 周光迅
郑乐秋 周光迅
近日,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从十多米高的大桥上“最美一跃”救起落水女子的事迹全网刷屏,一句“我就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更是令无数人动容。
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但自发的“最美”善举并不偶然。事实上,自2011年杭州“最美妈妈”播下“最美”种子后,“最美”之花便在浙江竞相绽放,从个体到群体、从自发到自觉、从偶发到常态,涌现出“45°集体让行救护车”“警民联手推行公交车”等多个集体行善事例。“最美群像”体现出浙江精神文明的整体性进步、群体性自觉。
面对突发的危险,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还是退缩一边权衡利弊,难免会使人犹豫。在“最美群像”的事迹中,并没有人要求或命令他们伸出援手,但只是一个眼神,或是一声呼喊,他们就没有片刻迟疑地挺身而出,这些平凡个体朴实义举的“涓涓细流”,凝聚放大为齐心向善的“大江大河”,不仅帮助被困者摆脱险境,也浓厚了崇德向美的社会精神。
“最美群像”体现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中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切认同,这些“最美”事迹反映的不再是个体层面的感性行为,而是发自内心的、社会层面的群体理性自觉。这也是“最美群像”让人动容致敬、齐心向善的内在原因。
见贤思齐,向美而行。“最美群像”如蒲公英一样播撒在浙江大地,离不开典型的引领带动。早在2014年,我省就印发了《浙江省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后续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最美浙江人”选树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人们了解“最美”、崇尚“最美”、传递“最美”、成为“最美”,推动“最美群像”由个人向家庭拓展、个体向群体延伸、单位向行业辐射,形成了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先行注入了磅礴的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硬实力”支撑,更离不开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等“软实力”滋养。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从一群好人到集体行善,在浙江,崇德向善不分省内、省外,不分行业、民族、国籍,无论是浙江人,还是新浙江人,人人都是“最美”的参与者。向善之举、道德之光、精神之美,在浙里持续绽放、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