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 打造共富新高地
张 柔 王玛咪
人才,在杭州市余杭区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全省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这几年,围绕缩小地区差距中心主题,余杭按照“共建、共享、共富”的人才协同理念,逐步走出了一条“从单向帮扶转向资源互补、从博弈竞争转向合作共赢、从外部推动转向内在驱动”的“双向双创”新模式,打造“人才共富协同体”。
在“科创+人才”双轮驱动下,余杭经济总量位居浙江省、杭州市前列。同时,余杭区以“双向双创”模式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推动创新资源在全省流动,蝉联2022年度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顶层设计
打通双向空间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人才是关键变量,更是第一资源。
正因此,余杭区结合优良的双创生态体系,抓住本区飞地经济特点,以丽水数字大厦、衢州海创园、浙江人才大厦等“人才飞地”为协作平台,开创性地推出“双向双创”模式,努力创建“省域人才协同示范地”。
双向即“有来有往、相互赋能”,指推动“研发阶段、加速阶段、产业化阶段”各环节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实现省域双向配置;双创即“创新共推、创业共进”,指营造辐射全省的“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大生态,推动人才创新创业网络实现省域协同。
杭州新湖电子有限公司就扎根在浙江人才大厦。2019年,“新湖电子”将研发部门“栖息”在浙江人才大厦这块“飞地”上。“人才在这里安心干事,为公司突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公司负责人谢琦明说,目前公司已自主研发了“模拟太阳光电影灯”等产品,并在桐庐落地厂房实现产业化生产。
之所以是这样的布局,谢琦明表示,研发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未来科技城人才集聚,更能让公司找到好的技术人才。
“‘双向双创’模式,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找到利益平衡点,既有效对接先富地区的创新要素,又有效利用后富地区的特色资源,为建立可持续的区域人才协同新模式提供实践样板。”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余杭正在打造的2.0升级版的省域“人才共富协同体”,已经成为一个高端人才密集的产业平台,为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提供平台支撑,并针对性地帮助全省各地解决人才总量短缺和“引不来、留不下”难题,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人才大协作提供创新模式。
制度保障
打造人才共建模式
“人才飞地”的人才如何享受同城同待遇,双方协作如何更有积极性?“双向双创”模式从制度上找到了出路——打造跨区域、跨领域的人才共建模式。
2022年,在浙江省委人才办指导下,余杭区先后多次到衢州海创园、丽水数字大厦调研,与衢州、丽水市委人才办有关同志座谈交流,积极探索逻辑简洁、可操作性强的“人才飞地”高层次人才一体化互认机制。三地就探索推进人才双向互认等形成一致意见,制定了以衢州海创园、丽水数字大厦“人才飞地”为主要载体的《余杭区“人才飞地”高层次人才一体化互认实施方案(试行)》,这也是全省首个跨区域、跨领域人才共建、互认的方案。
这一方案明确了实现人才保障同城待遇、人才奖补协同兑现以及人才统计双向互通。今后山区26县人才享受同城同待遇,有据可依。
比如综合考虑杭—衢—丽三地产业及人才导向,明确经一体化认定的人才可在当地参照享受人才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政策。建立双方互认的“人才飞地企业名录”,允许经认定的人才同时纳入协作双方人才考核指标统计,也充分激发协作双方在“人才飞地”引才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人才共建,不光要给同样的服务,还要给同样的资源。余杭将各类高能级峰会、论坛、路演、投融资对接会等系列资源向“人才飞地”企业定向开放,促进协同体企业人才、项目相互交融。截至目前已开展共享活动7次,比如在2022杭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人才飞地”企业代表均受邀参会,为企业提供与行业大咖交流学习的平台,助力企业开拓资源渠道。
路径多元
缩小地区间差距
缩小区域差距,路径有很多,余杭的解法是,通过缩小人才资源差距和创新能力差距,进而破解研产链条地区不畅问题,创造紧密化成果转化通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5月上旬,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在未来科技城举行,杭州·余杭 Venture Lab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正式启动。
据了解,该平台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与余杭区政府共同打造,旨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畅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移进程。而随着平台的启动,余杭、衢州、丽水与该平台的人才创新项目也同步签订了协同培育战略合作。
今后,在余杭和衢州、丽水之间,将建立起一条要素流通纽带和资源转化通道,加速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异地协同,形成“研发在余杭,生产制造在衢州、丽水”模式,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资金链融合方面,已有成效。据了解,余杭区设立了运营基金规模5亿元的共育人才基金,重点投向“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家为代表创建的、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高科技创业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余杭区、衢州市的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及高端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基金已投项目3个,合计金额4500万元。
在科创孵化上,余杭结合创新载体特色,会同丽水市在丽水数字大厦积极探索丽水、余杭双孵化器互通模式,同时借助由人才一体化打通的人才互通通道,继续推动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互联互通,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的高效流动,拓展创业空间自由度。
通过人才成长、服务优化等路径,余杭加强人才共富协同体科技创新战略协同、成果对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等方面合作,带动山区县加强科创能力。
(图片由杭州市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