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出实招、出新招 文旅共绣富美乡村
曹 蓉 陈秀华 郭海峰
微改造、精提升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下淤村地处开化北部的音坑乡,因沙土淤积成畈,在阳光下灿烂如霞而有霞洲之名,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这里不仅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可与艺术家为邻感受艺术的熏陶。
近年来,开化立足乡村原生态底色,通过新业态植入、提升乡村品质风貌,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下淤村的微改造坚持以文艺赋能,整合“碎片化”资源,有偿收储了44栋村民的土木结构老屋,开展了“修旧如旧”等七类微改造,将浓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注入其中,让村庄重新焕发生机。
老房子改成了国际艺术空间,成为行为艺术等的“展示窗口”;石头房改成了玻璃房,成了艺术馆,吸引知名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南孔书屋、非遗展示馆、忆宿家等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空间“遍地开花”,15分钟“幸福圈”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感。
2022年,下淤村吸纳20余名艺术家成立艺术委员会,并由10余名艺术家认领传统村巷改造工程,打造酒坊、豆腐坊、茶坊、龙坦窑等“五坊六窑”。
除了下淤村打造的“艺创小镇·乐活下淤”未来乡村模式以外,高田坑自然村重点改造44幢农房,打造以“星宿”为主题的高端民宿品牌集群;大源头村全力打造文化历史传承地、文创艺术品鉴区……开化的好山好水与民俗文化、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打开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出实招、出新招
解锁文旅流量密码
开化生态文旅产业虽然起步早,但也面临“小地方办大旅游”的共性短板问题,如何抢先落子补短板?
2022年12月,开化广发英雄帖:百万元年薪聘导游,用真金白银向全球英才抛出“橄榄枝”。当代“千金买马”故事瞬间引爆网络空间,持续登上网络热搜榜单前十,阅读量超1.5亿人次,位于浙西钱江源头的开化因此一跃成为网红地,屡次登上热搜榜单前十,成为开化生态文旅产业大跃进的标志性事件。
“许多大型文旅开发主体主动寻上门,洽谈规模达万人的游客引流计划。这在以前不可想象,往年招揽旅行团都是主动去邀约。这样被频繁找上门,还是头一遭。”民进开化县总支部主委、开化县文广旅体局局长曹蓉表示。
为让更多人来开化玩得起、玩得好,继2022年开展“暑期全国学生免费游开化”活动后,今年开化政策再加码,推出了“全球学生免费游开化”活动。在5月17日至8月31日期间,全球大中小学生凭在校学生证或者18岁以下身份证明即可免费入园。免费景区包括国家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七彩长虹、古田山等14家A级景区。
与此同时,开化还在谋划跨境游大礼包。以开化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内,北部有黄山风景名胜区,东面是千岛湖风景区,西侧是景德镇,南面则是坐拥三清山和婺源的江西上饶,一小时车程内,就有7个国家5A级景区。“放大旅游优势,必须做大‘朋友圈’。”开化县相关负责人说,开化的定位是三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开化通过与浙皖赣交界的常山县、婺源县、休宁县、德兴市、玉山县等共同打造“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365共富协作区,加强游客互送、景区互动,推进实施365“一证游”、联票游,实现吃住开化、游玩三省。
振乡村、促产业
文旅共绣富美乡村
当下旅游追求的是见人见物见生活,从流量经济转向IP经济,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开化通过打造美食IP,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小投入高回报。
近年来,随着开化青蛳亮相《舌尖上的中国2》、开化清水鱼入选浙菜菜谱、开化气糕获得“中国名点”称号等,开化美食渐入大众视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饕客前往品鉴。为放大美食的引流效应,今年5月,开化成立首批美食专家智库,邀请《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陈立、总导演陈晓卿,杭帮菜创始人胡忠英,浙菜大师徐步荣等美食界大咖参与开化新品菜肴的研发。更多的美食新品,将成为开化文旅经济的流量密码。
以此为契机,开化县大力发展开化龙顶茶、山茶油、有机水稻、清水鱼、石斛等山区特色种养业,同时,以“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契机,推进农产品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目前“钱江源”品牌已囊括八大类80余款产品,产品平均溢价率达到30%以上,实现了生态富民。
在此基础上,开化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实施了“一亩土茶园,万元惠茶农”“一口清水塘,万元卖鱼钱”“户养十桶蜂,增收万元钱”“一亩高粱地,净增万元钱”“一家农家乐,户均万元钱”的“五个一万”增收计划。
从“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到“人人有更好的事做,家家有更高的收入”,开化,正通过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县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
(图片由开化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