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镇共建”凝聚发展新合力
柳 浩 洪海松
“老市街人气很旺,‘五一’小长假店里大概每天能卖300碗状元面,一天流水能有5000元。”金华市浦江县前吴乡毛家村党支部书记吴珍阳正在吴莱状元面馆忙碌地招待前来吃面的游客。说起面馆的生意,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自大山深处的吴莱状元面为何会出现在人头攒动的闹市街?这得益于金华市“百镇共建强基”行动。浦江县东部工业重镇黄宅镇和西部山区乡镇前吴乡两地互惠互利、互帮互助,推动农旅、文旅、乡村电商、来料加工等多业态发展,实现了发展的强链接。2022年,黄宅42个村、前吴11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其中100万元村达到17个。
自去年金华开展“百镇共建强基”行动以来,浦江县按照“五百行动”要求,坚持产业叠加做大、项目共建做强、强弱结对帮带原则,积极推进共建行动,探索形成项目尽调路演、项目一线破难、项目吹哨预警等八项工作机制,确保共建双方联出合力、联出活力、联出效力。
年近50岁的薛勇是浦江县杭坪镇乌浆村乡贤,如今成为当地鲜切花产业的领头人。这几年他也遇到发展瓶颈。产业规模如何提升?技术难题如何破解?种植人才如何引进?像薛勇一样的花农犯了难。
依托“百镇共建”平台,杭坪镇与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商定将扩大鲜切花种植作为首个共建项目,在杭坪镇石宅村提升芍药基地30亩,共同出资购买种苗、土地流转、日常管护、销路拓展等,基地由石宅村集体负责日常管理。三江街道对接金华市农科院等单位,为基地聘请了3名种植技术顾问。基地以新型“公司+集体+农户”管理模式,创新导入“三分六统”利益分配机制,农户专心“种”、公司把控“质”、三江对接“销”。从杭坪镇的绿水青山到三江街道的广阔市场,两地彻底打通一条产销共富链,直接带动80余名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助力石宅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一边是水源保护区,一边是商贸中心,针对浦江县花桥乡里黄宅村特色小香薯产业产销难题,义乌市稠城街道牵头组织市场集团、媒体记者等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对接交流,最终达成四方协议,签署《番薯购销意向书》。小香薯按照预定计划,定点销往义乌、杭州等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累计售卖1万余斤小香薯,真正让农户“种了不愁销”,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结对共建不是‘包办’,而是通过党建引领牵引共建乡镇内挖特色资源、外聚发展要素,推动资源整合、要素互补,实现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才是努力方向、共建所趋。”浦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百镇共建强基”行动的牵引下,今年一季度,浦江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936.8万元,同比增长8.9%。预计今年底,浦江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2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行政村占比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