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在成长的烦恼中寻求新作为——

再看“浙江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做生意四海为家,坚信生意无地域、市场无疆界。于是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到处活跃着新时代的浙江人。有人将这个现象称为‘浙江人经济’。”这是2006年发表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的《“浙江人经济”拓展浙江经济》一文开头。

  新时代,如何再看“浙江人经济”?6月25日,溯源新思想·新时代“浙江人经济”理论研讨会上,党政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代表等近200名嘉宾对此引发了新的思考。

  开放新成色

  “浙江经济”是浙江省域范围内浙江人和非浙江人创造的经济总量,“浙江人经济”则是浙江人在浙江以及浙江以外任何地方创造的经济总量。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解释,“浙江人经济”和“浙江经济”的关系,相当于藤蔓跟块茎——“浙江人经济”是指让浙江人延伸出去,高水平地“走出去”闯天下;“浙江经济”关注的,则是高质量地“引进来”。

  理清了关系,再来看看“浙江人经济”这些年的新成果。

  从海外发展看,2022年,浙江对外实际投资规模跃升至全国第2;浙江通过两轮“丝路领航”行动计划的实施,培育了50家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能源、技术、品牌、市场、人才等要素资源,发展了总部,有效反哺省内经济。

  从开放平台看,浙江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自贸试验区赋权扩区;共拥有18个国家级和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其中国家级数量居全国第一;浙江主办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

  从物流网络看,中欧(义新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标志性工程;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在全球推广,近400个公共海外仓遍布世界各地。

  从贸易新业态看,目前浙江共获批1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率先实现省域全覆盖。2022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4222.8亿元,同比增长18.7%,规模居全国第2。

  数据背后,正是一个个浙江人的鲜活贡献。600多万省外浙商和200多万海外浙商,还有不计其数的跨国公司驻外工作人员,共同构筑了“浙江人经济”的底座。

  面临新烦恼

  “浙江人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成长的烦恼”。

  看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势头受阻,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各国关于资源要素、发展空间、产业链主导权、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之争日趋激烈。

  看内部发展,浙江面临着本土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禀赋的制约,制造业成本优势不断削弱,同时,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任务艰巨。

  单看“地瓜经济”中最被强调的产业链培育,浙江还要平衡民营经济总部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关系。

  面对“特别能跑全球各地”的浙江商人,有人担心这会造成产业迁移,导致浙江经济的空心化。论坛上,华立海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桂芳用华立调研的境外工业园数据说话。

  首先,园区内没有一家企业是“举家外迁”。华立调研的境外工业园中200多家企业,都是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就近服务客户,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从而做大自己的国际市场。增量业务带来利润上升,位于国内的总部就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设计、研发。

  其次,海外基地拉动出口。华立分析平台上200多家已在海外投产的企业数据,发现企业在海外每生产1美元产品,有0.6美元的产值来自国内母公司。这是因为许多企业都是通过SKD(半散件组装)和CKD(全散件组装)模式,把国内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关键组件带到国外。

  “产业链外迁”的观点抬头,跨国发展的浙江企业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府部门,都需要调整心态和策略,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土化、近岸化、短链化趋势,让“浙江人经济”对浙江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得以延续。

  期待新作为

  面对新形势,论坛上,专家和企业家们都对“浙江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期待。

  首先,是开放态度的转变。

  《之江新语》中提到,“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富民强省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能够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的发展模式”。

  有企业已经在行动,比如巨石集团在埃及的生产基地,从2016年起连续8年举行专场慈善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

  其次,要打造更好服务“浙江人经济”的营商环境。

  此次论坛的承办方、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陈芳芳建议,浙江需要形成服务“浙江人经济”的工作体系。在数据上,了解省外及境外浙商人员信息、海外浙企经营状态和企业内外联动情况;在服务上,加强对海外华侨、浙企海外分支机构及驻外员工的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出入境、创业投资、企业经营等系列业务环节;在指标体系上,增加对总部在浙江的企业综合发展状况评价,如省内外及境内外的产业布局、产值区域分布、供应链或服务链中本土化占比等。

  更重要的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对于企业而言,走出去,走入全球供应链势不可挡。在这一背景下,设备、原材料的集中采购,能够大大带动浙江出口增速。

  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俞瑞峰建议,要重视返程投资,也就是“走出去”企业成果的回归。杭州德泓科技有限公司6年前在德国投资研发中心。目前,德泓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非粮生物质原料(秸秆、甘蔗渣等)直接制备乳酸的全套产业化技术的公司。公司首个生物质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落户宁波。

  跨境电商也是实现品牌出海的重要路径,能够帮助浙江外贸,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的跃升。据统计,目前全省跨境电商企业注册海外商标6861个、省级知名出口品牌181个。相对于浙江外贸企业体量,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再看“浙江人经济” 2023-06-26 25898480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