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海归农创客海宁同心逐梦

竺军伟 钱 超 陈逸嘉

  近年来,海宁市委统战部(市侨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从一个人的创业到一群人的创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创业故事,共享创业机遇,梦享创业未来,让更多的人们热爱农业、选择农村、服务农民,一起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今年我们又开发了五六个新品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临近的几个村靠车厘子致富的村民越来越多了。”近日,在海宁市硖石街道南漾村,宁蓝果业负责人季鸣看着村民果园里一箱箱车厘子装箱送货特别开心。

  今年26岁的季鸣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现为嘉兴市“农创客”联合会副会长、海宁市留学生联合会理事、海宁市硖石街道新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9年10月,季鸣毕业回国后便投身于父亲创办的宁蓝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起了“农创客”。在美国留学期间,季鸣几乎跑遍了全美70%的农场。由于国内车厘子品种缺乏,他一边跑农场了解农业,一边帮助父亲引进24个品种的车厘子,尝试在海宁自家的果园里载培。

  在经营好自家果园的同时,季鸣想得更多的是带领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大家合伙一起种,形成品牌效应。作为一名海归,在海宁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的帮助下,他在海宁市留联会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海燕们”。

  依托海宁市留联会的资源优势,他们打开了人才“宝库”。他们邀请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岗位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张才喜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团队进驻农业大棚,开展科研实践,对原生品种进行不断改良、更新、研发。终于,在季鸣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我国国内南方地区车厘子栽培的新突破。

  季鸣和他的公司因地制宜,联合南漾村,招聘村里的低收入群众,到公司参加日常养护、采摘、废料回收加工等基础劳动。这一方面解决了用工之需,另一方面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进一步打响品牌,季鸣在海宁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的指导下,联合硖石街道、海宁市留联会,打通上下游资源,不断提升车厘子产品附加值和销售面,将车厘子采摘节打造成为海宁特色农创活动。

  以侨联侨,以侨助农。为了挖掘本土海归青年创业特色,帮助侨界青年投资创业者尽快扎根硖石土壤,硖石街道围绕海宁市委统一战线“同心潮”品牌打造,发挥海外统战资源优势,建设“新侨驿站”特色阵地,用心育侨、用情助侨。在硖石街道统战工作人员的配合下,2021年4月,硖石街道党委启动统一战线特色阵地——宁蓝果业“新侨驿站”建设工作。同年7月,驿站基本布置完成。下一阶段,街道党委还将依托省级侨界创新创业基地鹃湖科技城的虹吸效应,不断为新侨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宁蓝果业大棚里不仅有数字化的农业设施设备,还有一群来自各地的创业青年,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联谊活动,并通过互联网把更多身处海内外的追梦青年链接起来,号召大家一起来做新时代的归国新农人。去年,宁蓝果业所在的南漾村村集体经济完成从99万元到273万元的历史性跨越。

  据统计,目前,海宁有10余名海归新农人,带动总产值超2.5亿元。他们活跃在农业种植、农产品生产、水产家畜养殖等各个领域,用自己的勤劳努力,不断将海外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引入国内,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数字化水平,在家乡的土地上书写海归新篇章。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海归农创客海宁同心逐梦 2023-06-26 浙江日报2023-06-2600016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