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衢州

文章导航

衢州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

梧桐栖凤凰 才聚大花园

  钱塘上游,水积而鱼聚;

  四省边际,木茂而鸟集;

  三衢大地,产业兴,平台强,人才荟。

  城市要发展,产业要跃迁,人才是最大变量。近年来,求才若渴的衢州深入贯彻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聚焦“创新致胜”主方向,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优政策、强平台、聚人才、厚生态,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建设蹄疾步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勇毅笃行。

  随着衢州“才聚大花园 共建桥头堡”青年人才汇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一批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在这里相聚,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拼搏奋斗。

  筑巢引凤

  在人才科创版图上树起“衢州坐标”

  今年一季度,衢州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全市GDP达483.46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经济增速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衢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培育发展了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六大标志性产业。

  产业的兴旺,离不开人才科创的强劲支撑。衢州全面加强与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的合作,先后建成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大衢州研究院(简称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重大人才科创平台。

  浙大衢州“两院”联合巨化集团等企业,成功创成“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这是我省山区26县唯一一家省级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还组建衢州膜材料创新研究院、化工新材料创新研究院、高端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等4家研究院,下一步将继续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创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评唯一省无线电产业基地称号。同时,坚持“一县一产业一研究院”,扎实推进校地合作,县级研究院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平台能级越来越高,人才集聚态势越来越好,一批批优秀人才汇聚衢州、深耕衢州。衢州积极实施“南孔精英”计划,着力引育更多衢州发展亟需人才,其中创新团队项目,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启动奖励,创业人才、创新人才项目,根据评审可获得200万元到1000万元的启动奖励或薪酬补助。今年一季度通过评审人才项目24个,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到衢州创业。

  创新发展,关键在企业。衢州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攀高机制,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01家,完成省定目标167%,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完成省定目标181%,完成率居全省第二。全面开展人才评价认定机制改革,赋予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重点企业人才自主认定评价权,让离人才最近的人来认定评价人才,充分激发企业人才工作积极性。2022年,衢州全社会R&D经费、企业研究开发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产业投资等增速,均居全省前三。

  人才是产业发展资源,也要和创新、资本、服务融合,围绕六大产业链,衢州抓紧抓实人才科创关键变量,立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链”融合,壮大人才基本盘,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去年12月,衢州市出台《关于推进“五链”融合深化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等,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工业强市的“最大增量”。

  院士领衔

  “最强大脑”智驱六大产业链

  顶尖人才带动尖端产业,创新产业需要“最强大脑”。六大标志性产业链是衢州六大发展引擎,围绕六大产业链,衢州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让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衢州聘请6位院士担任六大产业链首席科学家,并开设院士团队“一事一议”绿色通道、出台《衢州市院士工作站及院士专家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构建一站式入驻服务、优化科研设备“公用共享”机制……以最大诚意邀请院士参与衢州建设,引领衢州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衢州举行了市重大创新平台签约揭牌仪式暨院士成果发布会,徐南平、陈建峰、段雪、孙世刚和任其龙5位院士发布了高端化学品等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衢州已建立15个院士工作站,促成项目合作经费5000余万元。

  “我们围绕衢州化工、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设立‘高端化学品先进制造’卓越培养项目,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地方引育人才。”浙大衢州“两院”院长、衢州新材料产业链首席科学家任其龙院士说。院士领衔,百鸟朝凤。仅浙江大学,就有27个科研团队、近150名研究人员、130多名硕士研究生长期在衢州,深入衢州企业,融入衢州产业,助力衢州科创大发展。

  青年人才

  为城市赢得未来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近年来,随着时代锂电、吉利“三电”等一批百亿级项目落户衢州,一大批青年人才集聚衢州。如何进一步将衢州打造成为四省边际青年心生向往的集聚地、成长成才的新高地、创业就业的首选地、品质生活的乐享地,是一个长远话题。

  青年人才需要事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衢州摸排重点产业企业人才缺口及需求,积极对接重点高校就业部门,成立百校引才联盟、推出“百千万”南孔精英招聘计划、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响“人才周”高校招才品牌……衢州市委人才办、团市委、市人社局等部门打出系列招才组合拳,吸引青年人才。近年来,衢州引进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衢州引进大学生4.6万人,比2021年增长7%。其中,引进博士111名,增长32%。

  “衢州的政策很友好,确确实实让我们享受到了实惠。”在华友衢州产业园工作的博士段汝棣是河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去年入职华友。目前,华友衢州产业园的4家投产企业共有员工1.15万余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员工占比达43.53%。“每年都有优秀的博士生加入,去年引进的大学生超过1400人。”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轻人为企业,也为衢州新材料产业提供了新生力量。

  衢州结合“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完善引才留才政策体系,出台青年人才引育、企业员工招引、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等系列政策,汇编《2023年衢州青年服务“一本通”》。积极谋划实施青年民生实事,多元营造青年友好场景,创新开展友好社区、乡村、企业、园区、青年之家等十类青年发展友好单元建设,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

  其中,子女教育、医疗保健、配偶就业、住房保障是“关键小事”,也是关注热点,衢州专门出台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服务3个具体实施办法,集中规划2000套青年人才公寓,推出人才公积金全额贷政策,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并专门设立5亿元人才发展基金,解决人才创业融资难题。

  想青年之所想,让青年人才更有决心与城市“双向奔赴”。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衢州,正以“加快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为目标,加速人才科创“桥头堡”建设,为全市产业高质量跃迁提供源源不断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

  (本版图片由衢州市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17 梧桐栖凤凰 才聚大花园 2023-06-26 浙江日报2023-06-2600008;浙江日报2023-06-2600009;浙江日报2023-06-2600018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