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如何绘出海岛颜色
定海东海百里文廊 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何冬健 康明军
近年来,定海以“千万工程”为主线,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并于去年启动实施“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不断探索和美乡村建设定海路径。围绕“文廊是载体、共富是抓手、善治是目的”这一目标,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东海百里文廊,是定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助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寻文脉 古城文化有了新底气
全长100.5公里,串联起8个镇街、31个村(社区)文化景点……
走进定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办公室,一幅两米长的定海区地图赫然入目。
半年多的辛劳,终于结出成果。以“古村古宅、古街古景、古刹古亭、古人古风”为基础,定海区充分挖掘古村落、古遗址、古井、古桥、古树等15类“古”资源,通过提升改造如意香樟湾、古樟驿等自然人文点位以及修葺黄高岭茶亭等各类古迹遗址等举措,整合形成东海文廊沿线196个主要文化景观点位,实现文化景观全面焕新、价值提升。
马岙村如今是东海文廊的热门打卡点。
有稻谷遗痕的陶片、煮海为盐的土墩,有浙江省首个乡镇级博物馆——马岙博物馆……沿着村子走走看看,听着村民讲述当初发掘的故事,不难想象,6000余年前的舟山先民于此斫木盖房、纺纱织布、和泥制陶、饭稻羹鱼——这便是马岙的“海上河姆渡”。
定海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补充,定海区“古”资源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定海各镇街道,有些甚至隐匿在偏远的深山冷岙。东海百里文廊的全线开通,将这些“埋藏”已久的“宝贝”发掘起来,激活了散落在乡村各处的“沉睡”资源,使其华光再现。
于是,白泉镇十字街发掘出典型的河姆渡文化夹炭黑陶釜,可追溯6500年前的先民遗迹,让人畅想先民是如何利用简陋工具挑战大海、搏击风浪并最终完成迁徙的;
干览镇隆教禅寺发现的柱础、古砖、门槛石等,与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出土的部分柱础在石材、形制上较相似,岛城宋韵文化又添一笔;
盐仓街道虹桥书院,回荡着南宋舟山籍名臣余天赐的气息,他以教书先生的姿态走上临安朝堂,书院专收贫寒学生,定海崇文尚学风气由此形成……
串珠成链、人文荟萃的文化长廊,给予定海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的底气。可以说,定海区在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时,把文化摆在了重要位置,而这正是定海打造“千万工程”浙江县域样板的信心所在。
风景美 乡村塑形有了新抓手
如果说,“文化美”是定海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的铸魂之举,以“风景美”为代表的塑形工作也同样为定海所牵挂。
这两天,定海“出了圈”。
在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召开期间,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发布了同济大学团队完成的研究报告——《净零碳目标下的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振兴实践》,推介乡村振兴与碳中和领域的中国经验。
小小定海为何能登上联合国大舞台?
沿着文廊一路行进,放眼望去,道路两旁“东海百里文廊”标志醒目,蓝白相间的护栏令人耳目一新。远处层峦叠嶂,屋舍俨然,名胜古迹、云顶风景目不暇接,文廊宛如一条“金腰带”把整个定海城环绕在一起。
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的新建村,就是文廊沿线的重要点位。南洞水库坝上,绿色植被组成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样分外醒目。在这里,“绿水青山”不断“淌金流银”,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解。越来越多的游客涌进村里,村民纷纷开起精品农家乐,闲置的民房“活”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建设未来乡村,是浙江对“千万工程”的再深化、再出发。
漫步在盐仓街道新螺头村黄沙岙,沿路的民居与夏景相互映衬,10余幢完成改造的闲置民房已对外开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游玩。
从“深山冷坳”的小渔村到令人向往的“海岛秘境”,黄沙岙靠什么?2021年5月起,舟山市启动“星辰大海”计划,新螺头村作为全市十条示范段之一定海湾滨海示范段建设的重要板块,围绕“新乡村社群”打造理念,以“星辰大海”为指引,向着理想村的目标跨步前行。近年来,该村不断丰富业态布局,建成三美工坊、非岛书局等网红旅游打卡点,不断丰富游客乡村漫游的体验感。
文廊“穿针引线”也激起了乡村治理的一汪“活水”。
小沙街道庙桥村持续推动“三毛文化村”建设,引进了“晓梦里”主题民宿、心忆空间文创集市、台爸王餐厅等业态,形成具有小沙特色的文化产业生态链。在定海,文廊沿线不少乡村都积极参与到古村微改造中来,像庙桥村这样进行改造的村落还有十多个。
绿水青山赋予文廊全线极佳的观景体验,定海通过串联资源,奋力推动荒道变游道、流量变留量、资源变资本、颜值变价值的加速跃迁,呈现出一条万象皆景的壮丽锦绣山水画廊。
“六件套”
村民共富有了新途径
在浙江,6对“头”的说法在干部群众间广为传播:山头水头、路头田头、村头门头、灶头床头、看头说头、噱头回头。“千万工程”的路径和成效,一下子形象了起来。
在定海,同样有“六件套”:一块文廊主线导视牌、一块田头温馨指示牌、一只小柜、一杆小秤、一套农具、一个收款码。
“我们通过挖掘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果园、菜园等特色农产品采摘资源,让游客自主购买田间地头最新鲜最正宗的定海本地农产品,实现土特产田间直销。”定海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乐剑波说。
漫步在白泉镇如意香樟湾,沿着烟雨古村的蜿蜒小径,黄瓜藤弯弯绕绕攀附在竹架上,一根根当季的黄瓜青翠欲滴,西红柿藤被一颗颗饱满鲜艳的西红柿压弯了腰。游客穿着雨靴,背着箩筐,欢声笑语洒满田间地头。
“已经有不少游客和我们打招呼,周末要带着孩子来采摘。”村民杨阿伯一脸喜色,还没聊上几句,又有“大客户”的电话打了过来。
据了解,共富田园是定海探索打造的一个共富微单元,也是一种新的联农共富模式。第一批共设置了18个采摘主体点位,村民增收又有了一个新路径。
百里文廊,激活了共富田园、共富集市、共富工坊等乡村新业态的一池春水。
盐仓街道叉页河水库大坝下,一块“古樟驿”石牌分外醒目。这是古时定海学子前往虹桥书院的重要驿站,周围有古树22株,平均树龄215.7年,是目前定海最大的古树群。
昔日的求学驿站,该如何以文化盘活其农旅资源?
融合古树、古道、传说等现有资源,盐仓街道在附近设计了一栋靓丽的二层复式小楼,如今已成为游客来东海文廊的打卡点之一。
据悉,这是一个集供需对接、展销、服务、就业为一体的共富工坊。一楼设置为农产品展陈售卖区、文创产品展陈售卖区和休闲活动区,二楼为综合餐饮区,开设河鲜主题餐厅,室外院落布局祈福区和研学展示区,还引入了研学、咖啡轻食等多种业态,均由当地村民负责。
“文廊开通了,游客多起来了,这些天农产品销量是以往的好几倍,大家开心得不得了。”农产品展陈售卖区的陈大妈一边给游客打包,一边笑着说。
老百姓有了获得感,乡村治理有了新成效。东海百里文廊既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也促成了农户增收致富的愿景,这一路,游客农户双向链接,成为一条群众共同参与、增收致富的田园市廊、百姓富廊。
山水美、村庄靓、产业兴、人和美……定海,正紧抓“千万工程”二十周年重大契机,围绕“再深化再提升”新要求,从东海百里文廊开启新征程,奋力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助力定海人实现打造和美乡村的美好愿景。
(本版图片由定海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