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面镜子
在不确定中找确定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考生对于“能不能上大学”的关注已经转为“能不能上好大学”的关切。这里的“好”,更多的是考生对于所读专业和院校的适合与满意。而科学填报志愿,是上“好”大学的关键。志愿填报时,有太多的不确定,是考生和家长体会较多的,也是影响志愿决策成效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高中生的家长,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巧用三面镜子,将不确定转换为确定,科学填报志愿,从而获得相对满意的录取结果。
第一面镜子:放大镜
填报志愿时,要结合考生的兴趣、特长来明确意向院校和专业。关于这一点,考生和家长已有意识,但对于考生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还缺乏明晰和准确的认知。经常听到,“我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学什么”“我孩子好像没有特别喜欢的,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都可以”,有些家长还会说“我孩子好像就喜欢打游戏,一回家拿着手机就放不下,其他都无所谓”等。其实,每个考生和每片树叶、每朵花一样,总是与众不同的,都具有其一定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特长。我们需要拿着放大镜,透过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去发现和总结他们身上的特质。可以先大致从喜欢和人还是物打交道,喜欢资料实物还是概念创意这两个维度来判断下考生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再从职业倒推看有哪些专业适合。比如喜欢和人打交道,经常会有些创意点子的,可以选择教育、咨询、策划、服务类的工作和相关专业。同样是喜欢打游戏,我们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去分析考生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喜欢在游戏中带领队友的感觉,还是喜欢设计精美的游戏画面;是喜欢游戏中的情节设定还是乐于琢磨游戏设计原理……以此感知考生是企业型、艺术型、研究型等不同的职业兴趣,从而明确专业选择范围。
第二面镜子:显微镜
不论是传统志愿模式还是平行志愿模式,依次投档的规则都需要我们对意向的志愿单位进行排序、取舍。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显微镜,来仔细分析和比较不同意向院校专业,以做出理性决策。一是做足功课。千万不能只看历年投档位次和限考科目。之前遇到过一位浙江考生,分数超过省特控线40多分,抱着“不浪费一分”的想法,靠“小程序”选填了外省某院校,后来了解到该院校刚刚升为本科,没有硕士点,但因为其在浙江省投放计划少,所以招生位次很靠前。二是细辨差异。我们需要通过学校官方网站等正规渠道,深入了解意向院校和专业:办学历史、规模和条件,学校和学科专业实力、优势,人才培养理念和特色,毕业生深造和就业情况等。哪怕是同样的专业名称,不同学校培养也各有侧重。三是把握重点。对于本科院校来说,一般通过3个方面来了解学校的优势特色和王牌专业,一看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二看博士点硕士点设立情况;三看针对专业的专门评价。
第三面镜子:望远镜
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一时的事,更事关考生未来发展。所以要用望远镜去观察。对于考生个人来说,确定读什么,去哪里读,不仅要看其当下的高考成绩,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他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发展,包括本科读完之后是否要继续深造。从院校选择来看,既要看到院校目前的情况,更要考察其未来发展的势头。比如学校是否是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高校,其社会合作办学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等。从专业选择来看,不要一味地选择眼下热门的专业,在历史长河中所谓的热和冷是相对的,而且报考热,招得多,也会带来就业竞争激烈的问题。我们还是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全局,选考生真的喜欢和适合的专业。
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政府、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高校。选商大,赢未来!衷心祝愿每位考生都金榜题名,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