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何处来
胡静漪
6月5日晚,在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浙江和安徽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标志着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提档升级。
11年前,浙江与安徽在新安江流域“亿元水质对赌”,开全国先河。试点以来,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标准,安徽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事实证明,这场“对赌”,不仅找准了方向,还用对了方法。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源头活水,“活”自何处?
首先,源于两省坚定共抓大保护的决心。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对千岛湖及上游新安江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千岛湖是我国极为难得的优质水资源,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表示,“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在正确指引之下,环保共识坚不可摧。
其次,源于两省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当初,“怎么补、补多少”是难题,首轮试点创设了“决定胜负”的交界断面水质P值,为对赌机制搭建起框架。随后的两轮试点中,提高资金补助标准、设置追加补偿机制、优化调整P值系数……一系列微调不断完善制度架构,为持续提升治理水平留出空间、指明方向。
这次的协议更具有突破性。当下,“输血多、造血少”是难题,单纯依赖资金补助来投入环保不是长久之策。因此,除了上下游水质对赌,今后双方还要通过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园区共建等方式,将单一补偿升级为多元补偿。由下游帮助上游谋划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
最后,源于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实践蔚然成风。至今,新安江模式已经在浙江省内八大水系实施并更新到2.0版,同时在全国19个省份、15个跨省流域中广泛应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扩展到湿地、空气、森林等多个领域,相信还将有更多因环保结缘、因合作而兴的跨界治理故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