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海宁长安镇:助力农民家门口就业

余 丽 朱一筱

  深化党建联建机制,迭代升级党群创业共富工程……海宁市高度重视共富工坊建设,聚焦精准化服务,有力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海宁市长安镇正以全面推行“共富工坊”为载体,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让“共富工坊”成为助推共同富裕的加速器。

  全心示范,“富民之坊”亮点纷呈。长安镇特色产业突出,在兴城、天明等“产业基础好、龙头企业多”的强村优势带动下,不断释放“龙头效应”,推动大企联小村、大户带散户。

  依托电商直播建立新型工坊模式,海宁市花卉产业农合联直播“共富工坊”和虹安园艺直播“共富工坊”,先后培育了130余位农户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增收。这两个案例均入选全省《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

  立足未来乡村建设及农旅融合优势,兴城美洋洋文旅综合体共富工坊,采取“村党委统筹引领+强村公司管理运营+红管家带头参与+农户自由就业”运营模式,构建多元发展模式,吸纳126人就业,村集体年均增收38万元。

  东升村成立“木兰富能”共富工坊,主要针对村内妇女推出项目,发动党员化身“红色经纪人”,架起村民与工坊间的桥梁,累计吸纳低收入群体及其他富余劳动力180余人,实现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

  全面开花,“全民之坊”形成矩阵。有了示范带动,工坊培育全面推进。长安镇进一步发挥“组织聚合、农户聚集”优势,加强村企结对,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分类指导、分级推进,着力打造了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形成遍地开花之势。

  截至目前,长安镇已培育农旅融合型、来料加工型等各类市级示范工坊14家,镇级储备11家,吸纳就业24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60多人,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全域覆盖,“联民之坊”机制完善。工坊建起来,如何管理?长安镇专门成立镇级共同富裕专班,突出党组织中枢作用。

  围绕“怎么建”,每季度专题研究工坊建设,形成“四张清单”,调度各类资源、人才和政策。

  围绕“谁来管”,建立工坊“包联领导—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红色管家”四个一联系机制,培育红色管家25人,牵头协调工坊及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政治引领和安全监督。

  围绕“如何长效”,“线上+线下”推进“潮城共富工坊”及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建设,推进零工就业数字化、规范化。

  下一步,长安镇将依托全市首家镇级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的启用,以“潮城共富工坊”应用场景为平台,在村务虚拟工坊、择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再探索,持续深化党群创业共富工程。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海宁长安镇:助力农民家门口就业 2023-05-29 浙江日报2023-05-2900012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