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今日绍兴

嵊州: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共筑高品质生态圈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在嵊州这一隅钟灵毓秀之地,有着令人眷恋的山水风光,也有融入城市发展的生态“宝藏”。近年来,走在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的道路上,嵊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聚焦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绿色发展中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硬核”治理治出秀水美景,守护蓝天白云;“美丽经济”蒸蒸日上,带动乡村文旅“火”起来;水文景观融入居民生活,城市格局、生活品质大大提升;聚焦低碳项目、绿色农业,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漫步剡溪江畔,这座“美丽之城”有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用沉甸甸的生态成果回答时代问卷,交出了一份优质的“成绩单”。

  “硬核”治理

  多管齐下守护碧水蓝天

  “太漂亮了,感觉每个画面都能拿来当电脑桌面。”近日,在嵊州崇仁古镇,坐看古建筑群上云卷云舒,蔚蓝色的天空格外澄澈,漂亮的场景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打卡。近年来,嵊州市民感觉到,身边的好天气越来越多了。

  蓝天白云成为“日常”,见证着嵊州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据统计,2022年1至12月,嵊州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25.69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为95.3%,在绍兴市均排名第二。不仅如此,近年来,嵊州聚焦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等,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措并举精准施治,借助无人机、高清视频监控、线上自动监测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治气成效显著。

  目前,嵊州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今年还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美丽嵊州再添一张“金名片”。

  抬头治气,低头治水。嵊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依偎在“母亲河”剡溪的怀抱中,它因水而名、由水而兴,“爱水”“护水”一直是这里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词”。

  “我们协同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通过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五水共治’等,聚力攻坚治水难题。”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来,嵊州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15个县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

  “我们还积极开展河湖清淤、入河排水口治理、剿灭劣Ⅴ类水、畜禽养殖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一江清水送下游’。”嵊州市治水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嵊州还融合治污、防洪、排涝、保供、抓节五大领域,迭代升级数字化应用,“治水大脑”已完成初步设计,将实现相互贯通、系统融合和综合集成,进一步提升整体协同能力,构建整体智治体系。

  项目引领

  “美丽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近日,在嵊州市贵门乡,“GEP”这个词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原来,嵊州市交投集团为贵门乡带来了一个特别的项目,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企业参与的形式,完成了贵门乡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为当地的好山水测算出不菲“身价”,并探索出一条市场化、可持续的资源资产价值转化路径,实现了多方“共赢”。

  “该项目能够助力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让我们更好地守护家乡的‘绿色宝藏’。”贵门乡人大主席郑永全介绍,贵门乡是一处“天然氧吧”,自然风光秀美,文旅资源丰富,目前已经申报各类项目100余个,包括打造生态停车场、增设观景平台、修复古道、拓展游步道等,旨在进一步开发生态康养项目,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在贵门乡,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为“金山银山”,这是嵊州借助项目“穿针引线”,深耕“美丽经济”的积极探索。

  “西白忘忧”文旅项目新鲜“出炉”,通过资源重组、产业重塑、机制重构,重点推出四个节点村庄,打造嵊州“生态后花园”,共建山区共富示范区;打造“卮山仙踪”“鹿门访友”“金庭问道”等特色美丽乡村风景线,通过片区“抱团”联动发展,撬动全域发展,推动镇村由“一时美”“一地美”转向“持久美”“处处美”……通过项目引领,越来越多的乡村享受到了生态发展带来的“福利”,引来更多“流量”,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为了更好地挖掘身边的“宝藏”,带“火”一方文旅产业,嵊州还启动4A级景区城创建,持续推进“美丽嵊州实践日”活动,积极打造高端精品宿集、生态民居等线下载体,争创“强村富民”的“模范生”。截至今年1月,嵊州累计创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8个,金庭镇华堂村、石璜镇楼家村、下王镇泉岗村等9个村庄还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位居绍兴市第一。

  品质升级

  城景相融秀出“最美”身影

  近日,习惯在嵊州“美妙三公里”散步休闲的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岸边多了一处崭新的音乐喷泉,舞动的水花在霓虹灯的映衬下煞是好看。“游步道搭配水文景观,城水相融,水城更具魅力。”嵊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嵊州城区临水而居,因水而美,通过对岸边原有堤坝进行生态化改造,“美妙三公里”为市民创造了独特的滨水生活和文化体验环境。不仅如此,嵊州还打造了全长约18.7公里的“诗画剡溪”项目,沿江绿道贯通滩地风光,串联起白鹭洲、漫花滩、清风阁等独特的山水人文景点,构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面,再现美丽诗意的“青青剡溪”。

  以水兴城、以水化文、以水促旅,在全面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景观带过程中,2022年嵊州把各类山水文化资源连点成线、串线成片,一幅“人在城间行,如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描绘出这座品质之城的独特魅力。

  水城相融、人水亲和,百姓宜居兴业。近年来,嵊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的战略步伐,高品质打造市区沿江绿道、城隍山(艇湖)游步道、艇湖公园等水系城市景观,“秀”出“最美”身影,全面提升城市的功能品位。

  “我们将继续守护生态底色,描绘全市域美丽图景。”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嵊州将推动山水资源引领文旅融合,擦亮美景、美戏等“三美嵊州”品牌,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建成越韵诗路魅力之城、全域花园美丽之城,推动嵊州彰显更靓“颜值”,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无废”

  “绿色产业”提升城市能级

  城区餐厨垃圾收集处置项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走进嵊州市静脉产业园,能够看到许多先进的“明星”项目,这些都是嵊州打造全域“无废城市”的心血。“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先进环保的处理工艺,日处理生活垃圾800余吨,年发电量约1亿度。”该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郑永全说,机器“吃”下餐厨垃圾,“吐”出清洁电能,除了供园区内各系统使用,多余的电能还将并入城市电网,为市民所用。

  实际上,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嵊州一直在提速。除了发展“静脉产业”,还积极筹备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学习先进创建经验,提升废水、废气、废料的回收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嵊州市基本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各项指标,此外,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超过80%,危险废物实现100%安全处置或利用。

  通过跨领域联合攻关、建设无害处理厂等方式,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新路径,打造“无废农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二期项目,拟建设年产15GWh新能源QH电池项目。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材料工业气体园区一体化供应项目,为嵊州工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提供工业氧气、氮气、氩气等,并配套建设二氧化碳回收及空分储能装置……近年来,嵊州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协调,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聚焦“高精尖”领域,招引优质项目,城市发展动能不断提升。

  (图片由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提供)


浙江日报 今日绍兴 00016 嵊州: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共筑高品质生态圈 2023-05-29 浙江日报2023-05-2900005;浙江日报2023-05-2900012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