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今日绍兴

诸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擦亮生态发展底色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连续两年获得“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美丽绍兴建设考核优秀……一份份荣誉,成为暨阳大地拓展“绿色版图”的有力见证。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生态兴则文明兴。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诸暨分局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深化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为持续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予更多的绿色底蕴。

  深化“全域无废”

  守好一方蓝天碧水净土

  山下湖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这里既有珠光宝气,也有碧水清波。

  山下湖以科技创新带动绿色养殖,全面实现养殖水、排放尾水双达标,助推“美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珍珠产业向千亿级珠宝产业迈进,实现了经济环境双赢。去年,《诸暨市山下湖镇以华丽珍珠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功被评选为第三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

  近年来,山下湖镇鼓励引导企业探索发展生态化养殖技术,促使养殖模式从传统粗放向科技化、生态化转变,走出了一条降产能、提品质、促生态的养殖转型发展新路。这里充分发挥珍珠固碳优势,建立珍珠碳足迹碳标签管理体系,既提升珍珠及蚌壳工艺品等产品附加值和低碳竞争力,还实现珍珠产业降碳、企业减碳、产品固碳的一屏展示与高效治理。

  这是诸暨“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诸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治理修复相互促进,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同时,深化工业废气治理,推进VOCs企业源头替代和低效设施改造,做好大气污染防治AB级绩效企业建设工作。深入实施控制单元水质达标方案,确保水质巩固提升、稳定达标。加强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无废细胞”创建,争取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实践者,诸暨运用数字化改革助推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诸暨落实“浙里无废”应用贯通使用,重点推进“无废城市·土壤整治一件事”数字化项目建设,致力于实现部门间地块信息实时共享,简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流程,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数据、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利用率。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标准化提升改造,完成重点医疗机构废水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建设完善国家级物流通道空气自动站,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子站网络安全建设。

  这一项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推动下,在2022年度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中,诸暨位列绍兴各县(市、区)第二,创近三年新高。

  持续向绿而行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湖水荡漾,时有飞鸟掠过。这里是白塔湖,这里四季风光各异。具有“浙中小洞庭”美名的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湿地资源丰富,超过12万只候鸟来到白塔湖湿地,种类达60多种。除了候鸟,还有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浮游藻类等多种生物,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这是诸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作为全省29个、绍兴唯一省级试点重点区域,诸暨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对照《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要求,以面带全,抓点示范,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与利用成效。

  历时两年完成全域12大类物种本底调查评估。实地调查并记录物种1946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珍稀濒危物种42种,为提升诸暨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了基础支撑。

  诸暨市高标准编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总体规划,在东白山、白塔湖等重点自然保护地设置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在浦阳江等野生动物重点活动区域设立“生态哨兵”观察点6个,就地开展种群状况监控、疫源疫情防控等;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厉查处驯养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采集及销售贩卖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

  全民参与凝聚保护合力。依托诸暨市中国香榧博物馆,诸暨培育建设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通过部门联合邀请专业科研团队实施培育项目,设置体验课程、打造“诸暨生物多样性”网上博物馆等,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2022年诸暨市中国香榧博物馆成功入选绍兴市唯一一家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培育名单。

  社会参与的氛围不断浓厚。诸暨鼓励市民自主创立由省小动物保护协会认定的爬行动物救助保护中心,收养珍贵爬行动物40余种,接待周边城市青少年累计5000余人次,组织开展10余场公益科普进校园活动,向公众传递着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理念。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助力下,诸暨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森林覆盖率达60.24%,重点自然资源保护地占陆域面积的8.92%。白鹇、领角鸮、凤头鹰等珍稀鸟类,几近绝迹的鹰嘴龟,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中华水韭等一批野生动植物重现诸暨。生物多样性之美,铺开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助力下,诸暨正成为一个原生态的“自然博物馆”。

  激发内生动力

  守正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诸暨敢为人先,以绿色转型激活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以“开拓创新”作引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有力有效。

  创新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自2016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工作以来,积极开展生态损害评估、赔偿工作,历年共完成生态环境损害案件35件,赔偿金额3520余万元。

  建成全国生态损害替代修复项目2个,共计投入450余万元。店口生态环境损害替代修复工程2019年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的生动案例”。次坞大院里生态公园项目入选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10月诸暨市一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长三角区域十大典型案例。这些为绍兴乃至全省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基础案例和特色样本。

  去年以来,诸暨市生态环境分局不断拓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范围,构建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压实责任实施“一案双查”工作。主动对接公检法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一案双查”工作,了解案件线索、落实信息报送制度。认真核查案件线索,按时按要求完成下发案件线索核查,符合索赔启动条件的“应启尽启”。推进办理损害赔偿案件,全年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6件,金额总计10.5855万元。

  诸暨市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导,将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贯彻落实“七张问题清单”和省委一号工程决策部署作为一张严肃的“政治答卷”,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奋力攻坚,扎实推进“两高”项目整顿、码头整治以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废旧品回收行业等垃圾固废问题整改,防范化解环境安全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基础配套设施,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确保市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了民生。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诸暨分局将坚决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重点实施“1+2+2+4”工程,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应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在诸暨“奋力争当绍兴第一、争创全省一流、争做全国十强”进程中贡献生态环境力量。

  (图片由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诸暨分局提供)


浙江日报 今日绍兴 00015 诸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擦亮生态发展底色 2023-05-29 浙江日报2023-05-2900012;浙江日报2023-05-2900017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