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习近平同志在衢江区调研路线,回望生态省建设之路——
一江清水出衢城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其南源是流经衢州的衢江。在浙江发起首轮“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8”指的是浙江省八大水系,“11”既是指全省11个设区市,也指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的第二年,2005年9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溯钱塘江而上来到衢州市衢江区调研,并表示“钱塘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须走在全省的前列”。
这是一个有力的抓手。为了加快生态省建设,当时的浙江正在寻找切实的突破口,本次调研确定把整治环境污染作为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性、标志性工作来抓。
这也是一次无声的号角。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之间,当时,不少地方、企业还未下定整治的决心。调研过后,一场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全省推开。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干部,重走习近平同志在衢江区的调研路线,看浙江推进钱塘江流域整治历程。
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变迁
“钱塘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流域内1400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我省生态省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习近平同志在当天召开的钱塘江流域水污染整治工作座谈会上说。
当天,习近平同志先后考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衢江的水环境整治状况,走访富阳、建德、衢江等地企业,其中一站就是衢江沈家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习近平同志到达后,从中控室到生化池,前后看了约半个小时,每一道流程、每一处工艺都看得非常细致,并不时询问。
沈家经济开发区是首轮“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中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之一,这个处理厂解决了困扰当地的污染症结。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当时,开发区内49家化工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接排进钱塘江上游支流乌溪江,对周边百姓和下游造成很大影响。”污水处理厂厂长兰季丰说,为了解决废水问题,当地在园区内兴建起一座污水处理厂,首期具备3000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排入河道后不再影响水质。
与18年前相比,现在的沈家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经过两次改造提升,接入的企业数量和污水处理的规模都增加了不少。这些变化也印证了全省治水工作的系统升级。
2013年,浙江省开展“五水共治”,所有工业企业污水必须集中纳管送入污水处理厂。厂区的压力大大增加,当年开建二期项目,再提升4000吨/日的处理能力,并新建污水管网工程。
今年,污水处理厂因场地有限,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年底前,它将被改造为污水提升泵站,把预处理的污水送至具备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衢州工业污水处理厂,那里将集中处理1000多家企业的废水。
“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紧跟产业转型和治水标准提升的节奏建设10座污水处理厂。近年来,还建设了水生态环境要素智慧感知网、水环境分析孪生模型,建立预测预警预处机制。”衢江区五水共治办副主任黄燕飞说。
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变迁,是当地治水能力的体现,也是浙江控源截污治理水环境的缩影。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林泉军表示,近年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浙江深化治水工作的创新之举,而提升污水处理质效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核心是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做到排水口“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为进一步夯实治污基础,我省正在谋划开展污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五年行动。
一家化工企业的升级
作为省级环保重点监督区,当时沈家经济开发区面临的问题不只有污水处理,还有区域内49家化工企业的去留。
调研当天,习近平同志走进英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考察,详细询问企业污水的处理方式、投入资金等具体情况,并强调要把握好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生态保护,生态省建设的新要求让天平向后者倾斜。2007年,英特作为5家技术达标的企业之一搬迁至衢州市高新技术园区,公司为废水处理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预处理水平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这次调研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抓住搬迁的契机,我们更新环保设备、改进工艺水平,实现了提质降本、转型升级。”英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双土说。
这些年,英特还自主研发多项提取技术,从废水中提炼硫酸钾、苯酚等化工原料,真正做到对原料和副产物“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很多国内同行因为解决不了环保问题而难以生存,我们不仅能处理还能产生效益,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杨双土说。18年来,英特高分子产值翻了四番,核心产品对羟基苯甲酸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占有率位列前茅。
事实上,当初沈家经济开发区的整改方案几经修改,最终才确定了“最彻底”的方式。
在钱塘江流域水污染整治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结合各地的产业基础和环境功能,不断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从先污染后治理、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考虑到小化工工艺落后、治理难度大、沿江布局不合理等因素,我们将方案调整为‘整治一批、搬迁一批、关闭一批’。”当年的整治参与者、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周志刚说,最终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49家小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实现“腾笼换鸟”。
此后,衢江区加大“招优引资”力度,陆续引进娃哈哈、仙鹤、志高等一批投资额超亿元、技术含量高、能耗排污“双低”企业,沈家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特种纸、机械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迈上了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污染治理,英特的实践、沈家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就为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路径。”在调研中,林泉军说。
一项环保工作的传承
生态治理是个系统性工程。“抓住对流域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和重点工程建设,切实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指出。
为沈家经济开发区“摘帽”的衢州,这些年开展了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工作——衢江区整治矿产品加工业,全区拆除10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108个旧式石灰窑;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治理养殖业,16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关停或外迁,拆除网箱养殖及围湾养殖2万平方米……
“近年来,钱塘江干流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衢州县控以上断面全部为Ⅱ类水,其中开化出境水全年有200天左右达到了Ⅰ类水。这都是接连推进‘811’行动的成效。”林泉军说。
多年来,我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开展“811”行动。目前,这项环保工作接续传承,已经完成整整四轮。今年,浙江将启动开展第五轮“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在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标杆。
浙江水环境实现了由“脏”到“净”到“清”并向“美”的持续转变,正处于水环境治理加速向水生态恢复转变的关键期。“水生态修复就像中药调理,通过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水下森林建设,固本培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林泉军说,这也是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强流域的生态功能保护,逐步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功能。
2021年,衢州柯城“两溪”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成为全国首批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之一,获得国开行54.2亿元建设贷款。围绕寺桥水库、“两溪”治理工程等项目,当地正在开展山水林田湖路村全方位治理,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文化特色产业。
“建成后,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可以反哺水生态修复的开支,形成可持续循环,周边居民也能获得环境提升的生态和经济红利。”柯城区环保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结束一天的调研,省市区干部在交流中纷纷表示,习近平同志的调研让衢州以水环境治理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富民,不仅保障了钱塘江两岸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提升了环境获得感,更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发展文旅业,吸引生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落地,为建成生态省带来更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