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衍生出舟山定海东海云廊风景线
一座千年海洋文化城市的绿道雄心
何冬健 康明军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令城区内涝问题成了定海人的心病。
以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等环绕定海的五座山体为切口,定海对症下药,建设五山水利工程,解决内涝宿疾。
东海云廊衍生于五山水利工程。该工程建设时留有施工便道,云廊应运而生。
5月27日,东海云廊将全面开放。次日,浙江省第四届生态运动会也将在此火热开幕。
且跟着我们远看青山叠翠,近听流水潺潺,步行这条美丽磅礴的东海云廊,呼吸初夏的气息。
一
清晨6时到晚上7时的长岗山,有五山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鹏飞最熟悉的景色。
2019年,自以“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为核心的定海中心片区排涝提升工程启动以来,他就随指挥部“蹲”在了五座山上。他说:“我们按20年一遇防洪排涝标准,志在疏通城区防洪排涝‘大动脉’,系统解决中心城区的内涝问题。”
1200多个日夜,经历了新河顶管刻骨铭心的最后180米贯通、西调工程涵洞最后160米贯穿的艰难时刻,以及为了赶汛期,长岗山通水箱涵提前60多天的奋斗历程,时光荏苒,如今五山水利工程已成规模。
自长岗山森林公园上山,缓缓向前漫步,树林郁郁,鸟鸣嘤嘤,行不足百米,一排依山壁而建的水蓝色方形井盖豁然眼前。李鹏飞说,这下面“藏”着个小设计——一条截洪渠。一到汛期,山水就会顺着地势,通过截洪渠进入河道,再引入城区上游水库或直排入海。
说是“小设计”,其实也不小。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这条截洪渠从无到有,环绕五山,“生长”了约18.3公里,基本囊括定海城区的上游来水。
今年指挥部的新任务是将“内循环”打通。“好比是做手术,只疏通了大动脉,毛细血管依然堵着,算不上十分成功。”定海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此,定海区重新铺设了总长30公里的大断面箱涵与管道相结合的主干排水网络,配套推进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扩容,促进雨水收集、输送、排放高效衔接。
有“主动脉”“毛细血管”还不够,一旦降雨量大、来水急,谁能像“心脏”一样将积水泵出呢?瞄准新河、城东河、城关河3条城区主要河流,定海区有了“中提升”的思路。“我们将泵站前移至上游,新建3座泵站。只须按下开关,河水将以最大每秒32立方米的速度被迅速抽排入海,且不受外海潮位影响,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行洪。”定海区水利局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李哲介绍。
巧妙的设计,体现在这套拦水、排水体系,还有分洪措施。李哲补充说,五山水利上拦工程拦截的水流去向另有“玄机”——定海城区周边有三大水库,但以往库与库之间几乎互不“交流”,“为了增加分洪和蓄水能力,我们新建两条总长约2.6公里的分洪隧洞,将从山上截流引入红卫、城北水库的来水,科学合理地分洪到库容量最大的虹桥水库,并通过电子设备对水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他说。
“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定海城区应急排涝能力比原来提升80%,海绵城市基底更加夯实。去年9月14日,强台风“梅花”在舟山登陆,定海站3小时的降雨量达114.1毫米,相当于其9月常年降水量的六成。原本大面积受淹的城区仅出现小面积积水点30处,且多数在1小时内排空。
二
一面是林木葱茏的青山,一面是波光粼粼的蓝海,一瞬间映入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曼妙的山海风光。
东海云廊真武山段入口处,薄雾缭绕间,翠林如海,一位手持书卷、身着官服的青年石雕像,正目眺东海,举手投足间皆是硬气。
这位“硬到骨子里”的年轻人叫张信,是千年来舟山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奉旨复查“南北榜案”,不徇私情、刚正不阿。
“经考证,张信的墓就位于真武山。”定海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定海人感怀于他的硬气,将这座石像立于真武山入口处,作为游客感知东海云廊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
沿蓝色波浪花纹的绿道蜿蜒而上,视线豁然开朗。一座葫芦砚形的观景平台悬于半山腰,台上为笔架、墨条雕塑,营造文房四宝仿古场景。平台对面,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专家舒兴田、地层古生物学家殷鸿福、大气科学专家陈联寿、固体力学家王自强、物理化学家张东辉、数学家孙斌勇等舟山籍两院院士的事迹,如同山水画“铺”在卷轴造型的院士墙上。“这是阿拉的现代状元!”路过驻足的游人感叹说。
不同于真武山段的“状元故事”,穿过悬索斜拉的百米飘带桥,来到擂鼓山段,这里更显幽静厚重。“擂鼓山段的定位与真武山段似而不同,更强调历史积淀,所以景观布置上也要‘量体裁衣’。”定海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1200多年历史积淀下的海洋文脉是刻在舟山人骨子里的,尽管长期孤悬海上,崇文重学的理念依然影响着这里的学子。”
怀古园,由采石场宕口改建而成,是定海人休憩纳凉的首选。“我们通过传统园林手法,利用水石亭松,文人古物,以定海籍官员应[彳][繇]和余天锡的石像为主景,营造一个风格清雅,富有韵味的怀古空间。”这位负责人说。
变身景观的,除了一园建筑,还有原生文物。园内有石人石狮等7件石雕像,均为擂鼓山区域留存已久的历史遗物,首次对外亮相。石像虽已残破,但仍能依稀窥见武将像仗剑而立、威风凛凛,文官像锦袍上绶带和皱褶表现得极为精细、流畅。狻猊像则呈蹲坐状,昂首挺立,神态可掬。这片独具匠心的海岛造像群,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诗意飘洒间,东海云廊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风景,更予人启迪。
云廊,也是文廊。移步望景间,山海一色,文景并举。以山海胜境、绿水青山、崇文重学、不忘初心、勿忘历史为主题的五段诗画篇章徐徐展开,自然风光与城市文化底蕴相连,东海云廊赢得人心的密码不外如是。
三
“大家期待的绿道,很快就要向公众全面开放了。”李鹏飞说,东海云廊的开放区域从2021年的约5.3公里,增加到如今约25公里。
这几日,正逢东海云廊市集免费摊位公开招募的时机,各地的潮流摊主熙熙攘攘。“东海云廊贵在格局,除去各类传统美食小吃,我们还要让非遗文化、文创潮品等活起来,甚至还要成为户外课堂。”
2022年起,定海区将东海云廊结合中小学课本内容设计了10余个研学课程,包含竹山“不能不走的英雄路”、海山“舟山解放”、廉政教育“红色主题公园”……“这个周末就是水利科普课,学生们可以实地参观消力井、箱涵、顶管、隧洞等工程场景。”定海区旅投集团负责人说,2022年至今,已有2万名学生走进了东海云廊“课堂”。
看得见的“面子”和看不见的“里子”,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东海云廊风景秀丽、空气新鲜,这里还是五山水利工程的一部分,这条‘蓝色飘带’集人文风光与民生工程为一体,让人真为家乡发展感到自豪。”参观完东海云廊的香港定海联谊会会长林伟祥感慨道。
绿道建设可以重塑一个城市的格局。“生活”是定海参与长三角地区竞争合作的核心价值,然而,这一核心价值如何承载,怎样体现?
在专家看来,世界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英国通过“绿道”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污染严重、生活拥挤等问题,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
而在定海,绿道的建设同样为重塑城市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日游遍一座城”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因为在东海云廊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效的过程中,城市边界向云廊延伸。定海区旅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海云廊的建设正是朝着“三年治水、三年成势”的目标,还原定海山海相映、生机盎然的宜居绿色廊道。
“东海云廊将重新梳理山丘、水系、交通,串联河流、森林等碎片化的生态区域,打造完整、开敞的生态辐射带。云廊东西两端分别布局建设大型主题广场衔接定海湾,在沿线人居节点建设入口公园广场20余个,串联体育馆、图书馆、五大城市公园等功能设施,有效探索了丘陵城市向低丘缓坡拓空间的新路径。”定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海云廊建设的初衷,就是要让整个城市资源更平均、人城关系更融洽、市民生活更休闲舒适。
正如五山水利工程自始至终坚持的建设理念:以民为本、系统创新、求真务实、铸就卓越,实现安民惠民富民。
五山水利工程
大事记
2019年10月1日
台风“米娜”登陆舟山,定海城区12小时雨量(279.6毫米)突破自195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2019年12月30日
定海区出台《定海城区2020—2022年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五山水利工程正式启动。
2020年7月28日
五山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工程正式立项。
2020年12月20日
卫海泵站开工,五山水利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2021年10月1日
东海云廊东山段正式开放,成为舟山休闲观光和健身锻炼的打卡地。
2022年5月1日
东海云廊竹山段正式开放,成为又一个舟山市民休闲观光和健身锻炼打卡地。
2022年7月10日
五山水利工程上拦截洪渠全线贯通,有效拦蓄山体来水,减轻城区防洪压力。
2022年9月3日
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泵站主体完工,为城区新增11.5万方/小时强排能力。“梅花”台风影响舟山期间,中提升泵站发挥重要作用,城区主要河道水位得到有效控制。
2022年9月21日
全省“水利+”现场会在定海召开,五山水利工程成为全省城区防洪排涝样板工程。
2022年11月16日
东海云廊入选浙江省第六届最美绿道。
2022年12月21日
东海云廊获评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022年12月27日
五山水利工程分洪隧洞全线贯通,标志着五山水利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2023年3月27日
五山水利工程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2023年5月27日
东海云廊即将全线开放。
(本版图片由定海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