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文旅浙江

仙居:文化激活山水,融合更见远方

  远离城市喧嚣,寻觅诗和远方——来到神仙居景区,不能不走一走“如意桥”。

  “就像是坐在了天空之巅”,不少游客坐在玻璃栈道上发出惊呼,沉醉于四周环绕的盛景“仙气”。这座2020年建成的如意桥,全长100米,垂直高度140多米,横跨神仙居东峡谷、西峡谷,桥身由三条交错起伏的流线桥面组成,中间为上拱曲面,两侧为下沉曲面;部分桥面为全透明玻璃设计。从上空俯瞰,这座桥宛如一柄悬在空中的玉如意,投入运营不到半个月就成为网红“打卡地”,直至今日热度不减。

  如意桥整体投资不足5000万元,是仙居通过“小投入”探索文旅融合、景物融合焕发景区新活力的缩影。仙居还投资7000万元,以仙居当地神仙文化故事为主题,以数字化、智慧化旅游为主要手段,打造沉浸式森林夜游项目《寻仙记》。

  通过旅游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旅游品质的升级,浙江神仙居旅游集团近日荣获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全省仅两家单位上榜。今年1—4月,神仙居景区共接待游客约87万人次,营收约1.5亿元,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78%,营收同比2019年增长316%。

  旅游的介入,让悠久的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文化的浸润,让“现代化中国山水画”更加隽永。今年“五一”期间,仙居全县主要旅游景区(点)等共接待游客128.4405万人次,同比增长2027.13%,旅游总收入3878.7081万元,同比增长6039.38%。

  唱好“文化”大戏

  流量变“留量”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民宿游以“慢生活、家服务、趣体验”为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与追捧。曾经,来仙居看“神仙”盛景、吃“乒乓”杨梅是游客纷至沓来的动力。如今,酣畅玩乐后住一晚特色民宿,成为仙居链接客人“留量”的又一亮点抓手。

  近年来,仙居以民宿为载体,保护优先,传承发展地方文化,加强文创产品宣传、开发力度,使民宿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目前,仙居全县共有民宿600多家,其中省等级民宿22家(白金宿2家,金宿3家,银宿17家,非遗主题民宿2家),已初步形成环神仙居高端精品民宿集聚区,实现了数量上从“点上萌芽”到“遍地开花”转变,品质上从“单一吃住”向“个性特色”转变,突显民宿的文化内涵和地域风情,重点发展“民宿+景区”“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饮食”“民宿+民俗”等特色主题民宿,将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民宿建设运营的全过程、旅游消费各环节和旅游活动各方面,提升民宿吸引力和影响力,预计今年经营户每户增收可达25万元。

  “文化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仙居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必须做好文化基因解码,融合生态资源优势,才能使仙居文旅产业真正迈向高质量。”仙居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仙居母亲河永安溪,早在10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下汤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整个浙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处人类居住遗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阶段,是万年浙江的缩影、万年台州的文明源头。出土的器物造型精美,色彩鲜艳,充分显示了古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为了打造具有仙居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仙居成立了上山文化遗址群首个省级考古工作站,深入挖掘“万年下汤”文化内涵,发现了距今4500年的好川文化时期古稻田,下汤遗址入选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自去年10月临时展厅开放以来,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用文化读懂“山”的内涵,才能打造出更多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的“山”文化、“山”产品、“山”业态,列入更多人的“心愿清单”。

  仙居结合新消费、新需求,不断打造具有仙居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将其转化为旅游地商品,推出杨梅酥、无骨花灯等特色伴手礼20多件,设计开发文创产品200多种。线下推出的如意桥网红雪糕更是推出即爆款,仅数月就售出10万余支,实现营收120多万元。彩石镶嵌、龙凤八卦小夜灯入选省级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做深“融合”文章

  青山变“金山”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仙居是杨梅之乡,杨梅是独特环境的“天赐之果”,也是老百姓的“致富果”。2022年,全县杨梅种植面积已达到14.2万亩,产量6.5万吨,鲜果产值10.5亿元,形成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杨梅全产业链。

  近年来,仙居充分发挥“仙居杨梅”品牌价值全国领先优势,做大做强杨梅节特色节庆,挖掘杨梅文化,让杨梅人文历史成为仙居旅游金字招牌。连续举办25届中国仙居杨梅节,去年杨梅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83.4万人次,带动旅游总收入7.7亿元,梅农户均增收3.3万元。“仙居杨梅”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已达到24.98亿元,在全国同类农产品中排名第一。“神仙居”与“仙居杨梅”入选浙江省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

  在此基础上,仙居着力打造“神仙大农”区域公共品牌,囊括大米、茶油、杨梅、仙居鸡等农特产品,坚持“帮农民卖产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提升旅游商品附加值。目前,“神仙大农”已在杭州、椒江等地开设4家旗舰店,全品牌销售总额达11.9亿元。

  仙居是26个山区县之一。对仙居来说,挖掘文化,不仅是为了聚流量,引人气,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旅的深度融合,把山地资源变成产业资源,实现以绿为底、山水生金。

  以上叶村为例,通过未来乡村建设和省级金3A村庄培育,发展乡村旅游,该村开启了共富新征程。目前,全村有42家民宿、农家乐,2022年游客量达5万多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4万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才能让青山变“金山”,让流量变“留量”。

  在全域秀美的基础上,以县域文化基因解码为抓手,仙居着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实现传统工艺向文旅创意产业转型,打造“千年古镇”新地标。

  纸上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汇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年承接仙居花灯研学体验人员超10万人次,实现收入超330万元;汉青染坊布艺有限公司年承接蓝花布印染研学体验人员超3万人次,相关衍生品年销售额达1300万元。

  山水增色,旅游增兴,最终是为了百姓增收。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发力点,以山区县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为目标,接下来,仙居将继续构建“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行业跟进”的文旅图景,助力仙居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打造世界级旅居目的地。

  (图片由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浙江日报 文旅浙江 00023 仙居:文化激活山水,融合更见远方 2023-05-19 浙江日报2023-05-1900019;浙江日报2023-05-1900017 2 2023年05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