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看宋韵文化下的宋代世族

  如何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我认为推动学者对宋代世家大族进行年谱研究很有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码浙江历史文化的一个源头。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浙江财经大学姚红教授编撰的《宋代东莱吕氏家族年谱长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得益良多。该书以82万字的篇幅,分上中下三编,系统地阐述了东莱吕氏在宋代二百余年间在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和历史性贡献,旁及吕氏家族的姻亲及主要交游关系,对于认识宋代的世家大族与唐以前世家大族的不同,以及它对宋韵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来说,更具典型意义。

  东莱吕氏是两宋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世家和学术世家之一,时间延绵之长,则为有宋之最。

  祖籍为山东莱州的吕蒙正(946-1011年)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取进士第一名,成为一代名相,到八世孙吕祖谦(1137-1181年)作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史学家,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去世,共历时204年。

  该家族世代簪缨,相继执七朝政,南宋学者王明清不无赞叹地说:“吕文穆相太宗。犹子文靖参真宗政事,相仁宗。文靖子惠穆为英宗副枢,为神宗枢使;次子正献为神宗知枢,相哲宗。正献孙舜徒为太上皇右丞。相继执七朝政,真盛事也。”北宋后期党禁,吕氏家族虽在政治上一度走向衰微,但在文学和学术领域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六世孙吕本中(1084-1145年)在北宋后期不仅主盟诗坛、首创诗派之说,还是理学前驱,是两宋之交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宋室南迁,东莱吕氏也随之来到了浙江。吕本中的堂孙吕祖谦与朱熹、张栻在南宋时被称为“东南三贤”,他也是大家公认的文章大家。由于吕祖谦对理学所作的突出贡献,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得以配享孔庙。

  这是一个有着浓郁宋韵文化特色的显赫世家,此前并没有人以年谱的形式从家族层面对其事迹作系统的梳理。该书告诉我们,从吕蒙正开始,与东莱吕氏家族联姻的有几十个家族,大多是当朝宰辅家族,在现实社会政治中握有重要权力,或是衣冠旧家,在社会中仍享有较高声望。该年谱长编十分关注东莱吕氏的姻亲关系,通过姻亲关系可以考察吕氏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宋代“榜下捉婿”的独特风韵。

  宋韵文化的核心思想是理学,宋代文化的意与韵根植于独到的哲学之中。东莱吕氏家族为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吕蒙正的侄子吕夷简擢孙奭(962—1033年)等人以经义辅导仁宗,使仁宗成为经学修养极高的皇帝,宋代儒学复兴在仁宗朝,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士大夫如范仲淹、胡瑗、孙复、石介、欧阳修等,大胆疑经,发明义理,这是理学的开端。

  历史对吕夷简的功过虽评价不一,但他忠心辅君,不谋私利,功不可没。吕夷简三子吕公著(1018—1089年)是吕氏入《宋元学案》的第一人,为当时名儒。他遍交天下学人,对理学的几个开山人物如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爱护、提携有加,作为元祐宰相,吕公著是“元祐学术”的积极推动者。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乾淳年间(1165—1189年)当之无愧的学术领袖,浙东学派的创始人。他著作等身,规模宏阔。吕氏家族登《宋元学案》者达七世二十二人之多,今人以“空前绝后”来形容吕氏家族人才之盛,似不为过。

  宋韵文化的一个突出内容是家风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家教才能让家国情怀厚植于人们的心田。

  吕夷简曾勒门铭教育子女,其门铭云:“忠以事君,孝以养亲。宽以容众,谨以修身。清以轨俗,诚以教民。谦以处贵,乐以安贫。勤以积学,静以澄神。敏以给用,直以全真。约以奉己,广以施人。重以临下,恭以待宾。贯之以道,总之以仁。在家为子,在邦为臣。斯言必践,盛德聿新。”

  此门铭流传于后世,陆游甚至认为可以与孔子的“思无邪”三字铭相提并论。清乾隆帝师朱轼《史传三编》卷四七认为自汉以来家法最著者,东汉杨氏、唐柳氏、宋吕氏为首称,高度评价了吕氏家族家风建设的成就。

  总之,通过该书的系统介绍和研究,不仅了解到东莱吕氏对宋韵文化的传承所作出的贡献,而且了解到世家大族在宋朝的政治生态下,其所起作用与唐以前世家大族的不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看宋韵文化下的宋代世族 2023-05-19 25743330 2 2023年05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