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中国—中亚峰会今日开幕

西安时刻,标注睦邻友好新高度

  十三朝古都西安,正迎来新的荣耀时刻。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西安举行。连日来,走在西安街头,潮新闻记者能感受到喜迎峰会的热情氛围。户外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峰会宣传片,公交车站、出租车、著名景点贴上了欢迎标语,部分道路两旁早早换上了“峰会蓝”的旗帜……盛唐气韵熏陶出的西安城,此刻更添几分国际味。

  万众瞩目的中国—中亚峰会,标注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新高度,将如何展现大国外交的能量与魅力,如何奏响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这些问题,已将各方的期待值拉满。

  长安西望

  丝路文化源远流长

  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人,一定会为各种国宝级文物的精美气度倾倒。它们静默无声,却一刻不停地“讲述”着中外文化交流盛况、丝绸之路的繁荣。用唐代顶级工艺锤揲出北方游牧民族酒具形制的舞马衔环纹银壶,很可能出自中亚或西亚某位顶级工匠之手的唐兽首玛瑙杯……峰会期间,各国记者将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体验其中的6件珍贵文物,沉浸其中。

  中国璀璨的对外交流史中,与中亚的交往是一部重头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就与中国交情不浅。

  在地理位置上,中亚处于世界最大的连片陆地欧亚大陆的中心,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有学者将之喻为陆地文明时代的“世界岛”。因为海洋文明崛起之前,中亚一直扮演着欧亚大陆东西方经济政治交流必经桥梁的角色,持续释放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

  对中国而言,这座“世界岛”是中国的西部近邻,其中三国与中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更是当代“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

  2023年2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多年来,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典范。“睦邻友好”和“合作共赢”,短短8个字,奠定了中国同中亚五国交往的基调,高度概括了交往成果。

  双方都从这种友好关系中获益。统计数据显示,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贸易额增长100多倍。2022年,双方贸易额达到创历史新高的702亿美元,近80%的中欧班列途经中亚。拿浙江举例,截至今年4月23日开行十周年之际,“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中亚五国)累计开行2024列,运输物品从各类小商品至机械设备、建材、五金家电等产品,货值逐年增长。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和先进技术,释放着对中亚国家的吸引力,平等互利原则使双方合作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经贸合作领域正不断拓宽,向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延伸。

  国相交,商往来,民也相亲。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措施的不断落实,中国同中亚的人文交流也日益频繁。特别是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2014年,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获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段列入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

  中国—中亚之间,经商、求学、旅游等民间交流越来越活跃。2010年到2018年,中亚来华留学生人数从11930增长到29885人。正在浙江工商大学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的学生婷婷(Tangsholpan)告诉潮新闻记者,她在杭州已经5年了,5年没回过家乡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但她还打算在中国多待几年。她看好中国发展,认为中哈两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想为两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这些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未来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正在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双向奔赴

  实体峰会水到渠成

  远有丝路情,近有伙伴谊。六国元首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面对面坐下来开峰会?

  我们或许可以从时间、地点和目标三个维度,拆解峰会的意图。

  时间“卡点”正好。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国—中亚机制水到渠成向前推进的成熟时刻。

  “当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成果丰富,亟须塑造新的多边外交机制予以巩固。”陕西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玮告诉潮新闻记者。

  梳理时间线会发现,自2020年建立起中国—中亚机制,六国已经成功举办4次外长会晤。2022年1月,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期间,与会五国元首纷纷提议将机制升格为元首层级。去年6月,在中国—中亚外长第三次会晤上,各方共同商定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期间,各方就中国—中亚峰会各项安排全面对表,作好政治准备。也就是说,事情慢慢谈,节奏刚刚好。

  在会晤地的选址上,陕西与中亚五国在地缘、文缘、商缘上有特殊的接近性。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西安,做好了迎接这样一场国际盛会的准备。作为2000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在新形势下仍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是西北地区的关键门户,是重要交通枢纽。其省会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年建都史,今天依旧是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中规模最大的。近年来,陕西与中亚在经贸、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方面先行一步,西安在经济建设、城市治理、传统文化IP再造等方面屡屡出圈,持续释放着古都新魅力。

  在西安召开峰会,“既是将‘一带一路’十年共建成果总结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指导下,‘一带一路’在新时代开启新航程的起点。”李玮总结道,“这是饱含文明交往思想的回归和再次启航。”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勤华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国外交整体布局中,中国—中亚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倡导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的集中体现。中国—中亚峰会对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提升中国在欧亚区域的形象,维护中国西北的社会稳定和地区共同长治久安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意图很简单,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找共同发展的机遇,找和平、安全和繁荣的力量。

  具体而言,根据峰会前披露的信息,各国元首将回顾中国—中亚关系发展历程,就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还将共同签署重要政治文件,为打造下一个“黄金30年”擘画蓝图。长远来看,此次峰会将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正能量,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指明战略发展方向。

  所以,时机成熟、地点完备、目标清晰,中国—中亚峰会并非随国际局势而舞的外交秀,“不针对第三方,也无意同其他机制竞争”,而是延续千年友好情谊的升华,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驼铃再起

  峰会效应值得期盼

  “希望峰会之后,生意能越来越好做,我们的文具在中亚五国市场上找到更多机遇,我设计的文具受到更多当地客户的喜爱。”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昌潮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昌潮向潮新闻记者讲述了他对中国—中亚峰会的具体期待,“如果免签入境制度生效,我还想组织行业伙伴,去中亚各国实地调研走访一下。”

  像黄昌潮这样乘着“义新欧”中欧班列的东风,打进中亚市场的中小企业,在义乌为数不少。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进一步打开了他们未来生意的想象空间。

  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办,最终会成就谁、实现什么、指向何方?

  从城市地域上看,峰会的成功召开,无疑将进一步强化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对外开放作用,发挥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当新合作达成,中国—中亚友谊之歌在古城墙下再次唱响,“将进一步激发西安历史文明和文化传承的价值,使这个华夏文明的古老城市焕发新机,努力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新时期建设、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各项国际交流合作的一张国家级名片。”陕西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洪觅滢这样分析。

  从中国自身看,五个“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对中国至为关键。建交31年来,中亚五国,始终在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立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巩固我国周边地区安全、提升对外合作发展水平、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国际地缘政治形势跌宕起伏,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且不断向各领域蔓延,中国与周边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许勤华认为,峰会的影响力将“为未来十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奠定基调,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合作关系持续升级,进而带动整个‘一带一路’倡议的全局发展。”

  从中亚发展看,“峰会效应”值得期盼。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合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性成就。修路架桥、援建医院、延长农副产品生产链,帮助当地向工业化转型,安全合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这些“成绩单”,足以取得中亚人民的信任,进而期盼峰会红利的持续释放。

  “一位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中国为‘伟大的邻居’,这些年当地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得越来友善,他们与中国人做生意的意愿也很强烈。”吉尔吉斯斯坦德隆电视台台长、浙江金华人张素兰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德隆电视台是由华人全资开办的“一带一路”中亚地区用户覆盖最广、服务网点最多、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媒体机构。目前,张素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电视购物项目,也希望将吉尔吉斯斯坦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国内推介,对“峰会效应”非常看好。她说,让当地人从贸易往来中获益,有助于实现民心相通,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方式。

  共赢是人民期待,也是元首心声。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就说过:对于即将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我抱有很高期待。他认为中亚国家都将从与中国的关系中受益良多,并将竭尽所能深化彼此的合作。

  对当今世界来说,确定性是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中国同中亚五国携手并肩、共赴未来,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步伐,必将为不确定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

  你好我好大家好,不针对第三方;不是霸权方式,而是通过互利合作、睦邻友好,追求共同发展、安全。这个道理可能西方某些人看不懂,但将之放置在中国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框架中,自有一脉相承的清晰逻辑:两千多年前孔子写下“君子和而不同”,一千多年前盛唐以包容大度、鼎盛自信的气象让“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而进入新的历史纪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则顺应了人类对和平发展的共同需求。

  乌兹别克斯坦著名诗人纳沃伊说:“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情。”《论语》中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秦大地、灞水之滨,世人将看到,新丝路上的“声声驼铃”正不断化作地区稳定发展的佳音,古城墙下将升起中国—中亚共同繁荣的新信号。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西安时刻,标注睦邻友好新高度 2023-05-18 浙江日报2023-05-1800004;浙江日报2023-05-1800005 2 2023年05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