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余杭区做活乡村博物馆经济

微改造精提升,旧厂房蝶变省级美术基地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的杭州农历博物馆又有了新标签。近日,浙江省中国画研究会正式授牌其作为浙江省中国人物画采风创作基地。

  以文化融合为抓手,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不断激活乡村闲置资源,这只是余杭区做活乡村博物馆经济的一个缩影。眼下,余杭区正大力推进省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乡村博物馆建设,计划通过3年时间打造10家以上的乡村博物馆。

  闲置二楼变身展馆

  走进杭州农历博物馆二楼,精致的展陈、丰富的字画映入眼帘,栩栩如生,充满艺术气息。“以前也参观过这座博物馆,没想到又新增了画展,很值得一来!”恰逢余杭百丈杜鹃花节举办期间,来百丈游玩赏花的王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这儿之前是一处破旧的工业厂房。

  作为国内首座以农历和传统节气历法为主题的博物馆,杭州农历博物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博物馆。“成为浙江省中国人物画采风创作基地后,它将秉持文化公益导向,兼顾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和游艺研学等功能。”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二楼之前一直闲置荒废,时间久了越来越破旧。自从博物馆开馆后,我们一直在对二楼进行改造和提升。”据百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墙面整新、空间布局调整、室内环境设计等一系列“微改造”,着力推动浙江省中国人物画采风创作基地和海飘来艺术馆的落地入驻,后续也将助力百丈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吸引力。

  文创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余杭乡村博物馆汇聚乡村振兴文化力量项目成功入选。

  近年来,余杭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乡村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出展示乡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探路精神富有的重要平台作用,赋能乡村振兴。

  传梭博物馆,全国首个纺梭主题博物馆,位于余杭区百丈镇,园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出了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传承人郑芬兰在全国各地寻访到的各类纺梭22000余件(组),建馆一年已迎来近万名游客;位于鸬鸟镇太公堂村的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山沟沟村茅塘景区的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陈列馆以及仁和街道花园村的中共西镇区委旧址纪念馆,被认定为省级乡村博物馆……2022年,余杭区共建设乡村博物馆8个,其中不少已成为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创新“乡村博物馆+专业公司+传承人”的发展模式;推出“文化保障卡”,将乡村博物馆列为推荐文旅场所,实现引流目标;设置针对乡村博物馆藏品的文物征集和保护专项资金,支持乡村博物馆持续发展;以“老馆”帮扶“新馆”的形式,着力解决“建馆不易运营更难”这一博物馆问题……“通过优布局、强融合、共治理,让乡村博物馆成为展示乡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汇聚文化力量的重要平台。”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微改造精提升,旧厂房蝶变省级美术基地 2023-05-17 浙江日报2023-05-1700003 2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