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前程

宁波工程学院:

砥砺四十载 “双创”谱新篇

  在宁波倾力打造协同推进产业与科创相融合的甬江科创区、海曙翠柏里、前湾汽车产业引领区,一所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致力于为本地经济发展培育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正为这片产业集聚区和科创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就是宁波工程学院。

  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2023年5月,这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国家教育强国项目建设高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迎来了奋楫扬帆、砥砺前行四十载的高光时刻。一幕幕创业、兴业、展业的图景,惊艳了历史,不凡了今天,激励了未来。

赛场点兵屡创佳绩

以赛促学蓄势聚能

  两个月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的《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显示,宁波工程学院在2022年度成绩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97名,较2021年提升26名;在5年成绩排名中位列第147名,较上一轮提升22名;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二,在甬高校排名第一。

  辉煌战绩的背后,离不开宁波工程学院将学科竞赛视作学生“第二课堂”重要模块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践行“知行合一”校训和“讲实求精”学校精神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近年来,在一系列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激励机制的引导下,校内科研及参赛氛围浓厚,目前有80%以上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在成绩上屡屡实现自我超越。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获奖率年年有提升,获奖层次年年有突破,仅去年就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浙江省赛等多个高水平学科竞赛中斩获最高奖项。

  赛场内,宁波工程学院的项目屡屡上演后生可畏的精彩瞬间。赛场外,这些创意频频为本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与学术担当:有研发出提高透水性和耐磨性的新型透水砖,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的;有专注将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设计的驾驶员监控系统,可从情绪、血压、心率等指标判断驾驶员行驶状态,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有研究团队将甘蔗渣作为核心原材料制作环保塑料袋,并在赛场外获得各种专利13项……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浓厚氛围,已成为宁波工程学院的新常态。

人才培养靠前发力 科教产教融合发展

  大一加入重点实验室的李鸿,4年潜心研发出能比肩进口产品的国产工件夹具和电极夹具;在“众创空间”中得到全方位帮扶,以“漫画+文博”的方式叩开儿童文创市场大门的夏小满文创工作室;从一名白酒销售员起步到前往海外创业,成为浙江发展“地瓜经济”中又一杰出代表人物的龙跃辉……他们都出自宁波工程学院,正是在母校孕育的“双创”梦想,让他们离开校园后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不能让莘莘学子临近毕业时,才思考未来的职业道路。”校长邵千钧说。为此,宁波工程学院坚持探索科教产教“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思维、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从入学起就多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双创”能力。5年来,向社会输送各类双创人才1万余人,其中近50%成为助力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自2013年当地设立“十大创业新秀评选”以来,该校共有11位学生获得这一殊荣;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度评选结果中,校友陆依伦、曾大克、徐鹏飞三人获评创业新秀荣誉,获奖人数位列宁波高校第一。

  5年来,宁波工程学院孵化出各类创业项目300余个,带动就业上万人。许多优秀人才和项目,成为被企业和资金相中的香饽饽,如2022届机器人学院毕业生的“硬科技创新类”创业项目,估值已达3000万元,并获风险投资500万元。学校翠柏校区“海蓝宝”和风华校区“青创园”两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也成为宁波孵化创业项目的“金摇篮”。

多措并举帮扶就业 服务地方彰显担当

  踌躇满志出黉堂,岁月峥嵘梦启航。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去年以来,宁波工程学院以“六维发力”为抓手,出台十大新政,多措并举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学校坚持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毕业前的关键课程来抓,强化课程对就业的助推作用,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同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研团队建设,输送辅导员参加相关培训,实现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为帮助在校大学生尽早确定职业目标,学校打造“深入名企体验营”和“职业发展集训营”两大就业服务品牌活动。“深入名企体验营”主要面向中、高年级学生,通过组织学生到宁波百强企业进行职场体验,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职业发展集训营”主要面向中、低年级学生,通过举办生涯教育、就业指导等讲座活动来提升学生生涯意识,提高专业学习和求职能力。

  “一头连着学生,一头连着用人单位”。政策保障之外,校内还常年活跃着一群公益“就业红娘”,她们利用碎片时间在集纳了上百家用人单位的微信群里,收集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同时,更新好学生最新的求职意向,必要时安排双方线下见面。一场场就业单位与学生的线下“相亲沙龙”、一场场大型“百人相亲”、一次次百人“线上脱单会”以及数不清的“一对一”咨询会,都是这些“就业红娘”牵线搭桥的成绩单。为解决留甬就业创业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帮助他们度过毕业后的“首年之困”,学校聚政府、学校、校友三方合力打造宁波首个大学生“毕业生之家”,帮他们缓解就业首年的租房压力。

  为鼓励毕业生留甬创业就业,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了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各种校企合作平台,增进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提高实习质量,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

  在这种多措并举的就业帮扶力度下,近年来,宁波工程学院5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市内、85%以上留在省内,在绿色石化、汽车制造、高端装备、都市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形成了服务地方的品牌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和智力支持。

  展望未来,宁波工程学院将继续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靠前发力、就地服务,把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历练师生的“演兵场”,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作为师生的科研课题和课堂真题,在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道路上务实笃行,以“双轮驱动”和人才强校战略,创新破局,实干立本,栉风沐雨,再造辉煌。


浙江日报 前程 00009 砥砺四十载 “双创”谱新篇 2023-05-09 浙江日报2023-05-0900005;浙江日报2023-05-0900006;浙江日报2023-05-0900007;25709523 2 2023年05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