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并科学阐述了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这就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主要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以来,这一重要思想又不断推进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同志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共产党的坚定信仰来源于我们认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经过若干阶段达到一个美好的社会。可见,信仰的坚定来源于理论的认知,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才具备了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10个方面的概括,这在党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都未曾有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和马克思主义有相通之处。中国人的宇宙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有相通之处,我们的天下情怀跟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具有一致性。比如说,中国哲学把人类与大自然看作是一个生命整体,推崇“天人合一”的境界。再比如在天下观方面,以“天下为公”作内核的大同社会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这种思想观念显然跟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我们就能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与人民群众的价值观真正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指导工作。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思想理论在哲学上的高度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就是世界观;用它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必然会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首先是个立场,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同时它也蕴含了群众史观,即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至上也包含方法论,即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此,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把党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足点,同样属于立场范畴。自信自立蕴含了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融入了“自立”,即强调理解中国的问题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而“自信”则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守正创新是继承传统与创新创造的辩证统一,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传统与创新变革的统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首先是守住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正”,然后运用了市场经济的手段,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极为鲜明的理论品格。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只有将“为什么”的问题解决好了,在理论上才能取得应有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是能够提供正确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并在解决问题中进行理论升华。

  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系统观念,首先要突出重点,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要全面兼顾,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第三,要坚持系统谋划,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站在更高更远处思考问题。

  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政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发展中国家。现在,我们更是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它阐明了我们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和胸怀格局。唯有做到“六个必须坚持”,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的内容包括“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其中“十个明确”是核心内容,也是主体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高度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体内容,其主要内容有19个方面。

  其中,前四条内容是总纲,表明了领导力量、方向、目标、立场。第五到第八条内容阐释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九到第十三条则是对“五位一体”的展开性描述,第十四条的国家安全也是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三条涉及军队、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第十八条则强调了斗争精神的重要性。最后一条则指明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可见,这十九条内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体系,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19个方面中的首要内容,这和以往的位置有重大的不同。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系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求我们全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根本任务,紧盯具体目标,着力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执笔人:王炳林,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 2023-05-08 浙江日报2023-05-0800006 2 2023年05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