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不以成败论英雄

  谢丹颖 沈晶晶

  采访独角兽企业时,我们多次问及,“中国的SpaceX何时能出现”。受访者无一例外,给出的答案都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感受,一方面来源于现实困难。从首颗人造卫星升空至今,我国的航天之旅已经走过53个年头,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月球与深空探测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相比于“国家队”的硕果累累,商业航天事业则处于探索初试阶段,规模和能量还不大。

  另一方面,则源自独角兽企业对发展环境的困惑。科技创新没有坦途,波折在所难免。航天,更是被称为“10000-1=0”的一项事业:一枚火箭由成千上万个部件组成,但凡其中一个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发射失败。但民间舆论和资本市场对失败的容忍程度并不高。有受访者告诉记者,国内资本的容忍度一般是五年,如果五年左右还没有出成果,这家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之路就会不太好走。甚至有从业者坦言,“SpaceX的路,国内可能无人能走”。

  比如,SpaceX近期发射的星舰,研发理念就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通过一次次真刀真枪的发射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试错过程中逐步掌握颠覆性技术,包括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火箭重复使用技术、卫星成批制造和发射技术等。SpaceX官方还发布过一个视频,调侃式地记录了2013年以来他们失败的经历,背景音乐十分欢快,画面里的航天器栽倒、坠落、爆炸,或因支架问题而诡异乱跳,或搞得整个发射平台火星乱溅。

  航天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营航天产业自然也不可能一试即成。这是一个必须给予足够耐心的产业,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只有拥有了充分的探索空间,独角兽们方有一飞冲天的勇气和底气。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不以成败论英雄 2023-05-05 25703998 2 2023年05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