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题

三门:人与海和谐共鸣
富与美同频共振

  清晨,走进台州市三门县滨海新城,漫步在生态栈道,迎着海风,栽种不久的芦苇荡正迎着朝阳挺立生长。滩涂上,有小蟹横爬、弹涂鱼跳跃,海面上,一幅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三门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口岸,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也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台州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多年来三门一直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建设。2022年,作为省级“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在省、市自然资源和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三门通过修复沙滩、整理岸线、海湾清淤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实施,让三门展现出了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全域画卷,奏响了文明与美丽的和谐旋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门深知,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海浪奔腾,澎湃轰鸣,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三门还将继续朝着打通“山门”、打开“海门”,陆海联动、双向循环的开放高地奋力前行。

  描绘生态蓝图

  规划先行助力绿色发展

  近500平方公里海域、370公里岸线、166座岛屿、59万亩浅海、21万亩滩涂……三门是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海洋资源是其最大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三门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治理,通过污染防控、源头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整治等措施,“绣起”蓝色海湾,赢得了“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等美誉。

  早在2018年到2020年的3年间,三门就根据《浙江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了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总投资3175万元完成了27.901千米的生态岸线整治修复。通过岸滩清理、盐沼植物抚育等工作提升三门县海岸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增加纳入自然岸线目标管控的生态岸线数量,不断完善自然岸线格局。

  时间是客观的见证者,见证着一片土地的崛起和蜕变、奋斗与荣光。2020年,三门通过评审成功创建浙江省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不负韶华接续奋斗,自然之地更胜往昔。三门稳扎稳打,厚积薄发,酝酿着新一轮的蝶变升级。

  2022年,三门启动首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并且同步启动谋划第二批,在同年9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蓝色海湾”项目。

  三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总投资616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2352万元。修复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木杓砂砾质岸线修复项目,修复砂砾质岸线长度299.4米,修复沙滩总面积约3公顷;二是海游港北岸生态修复项目,海堤生态化改造岸线约1584米,盐沼湿地恢复约6公顷。

  据悉,海湾修复不仅有利于恢复脆弱的盐沼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砂砾质岸线,更将助力改善三门海岸带生态环境,逐步营造海湾洁净、海滩生态、海岛靓丽的多彩生态空间,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也已申报成功。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推进更多项目,努力打造一个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美丽三门。”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

  打开生态之窗

  邂逅浪漫山海曼妙时光

  蓝天白云下,当你漫步在木杓沙滩,可见蓝色海湾广袤壮丽,绿色村庄自然清新,跃动的海水、松软的沙滩、漫步的栈道描绘出一幅幅目不暇接的自然画卷,令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是三门县观海村,修复前的沙滩滩面下降、环境污染与修复后的风景如画,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由于当地一些居民对海滩的保护意识薄弱,存在乱扔生活和建筑垃圾等问题,沙滩碎石较多,沙滩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与此同时,有的居民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沙滩上,对沙滩也产生污染,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沙滩的质量。

  据介绍,三门砂砾岸线特别珍贵,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因此,在蓝湾修复项目中,三门修复了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破坏的砂砾质岸线,对部分老旧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推进三门海岸带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的入侵,亦对滨海生态造成巨大影响,互花米草就是其中之一。

  互花米草具有超强的扩繁能力,又缺乏天敌,三门滨海新城的海游港修复岸段外侧湿地,就曾受到互花米草的严重入侵,不仅威胁到本地物种生长空间,更破坏了本地盐沼生物生态系统。

  在对互花米草进行清除后,考虑到这里属于盐沼湿地,三门原地种植了碱蓬、芦苇和海三棱藨草3种植被,它们不仅在盐度较高的滩涂上生长良好,还可进一步丰富湿地植被多样性,其中芦苇具有一定的整体观赏性,海三棱藨草还可有效抵御波浪侵蚀。

  植被之上,三门通过修筑绿道、漫道系统建设措施来构建生态廊道,路面上铺筑了1.5米宽的人行道与3米宽的骑行绿道,满足人们休闲漫步、骑行锻炼等需求。

  头枕热土,面向大海。三门厚植生态理念,不断用“绿意”和“深蓝”守护美丽海洋,让生态的海洋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在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中踏浪而行。

  一场双向奔赴

  实现景美民富共建共赢

  春回大地,正是城乡蝶变好时节。

  “我们拆除了岸线靠近陆地一侧的临时铁架平台并清理了相应杂物,修筑了一条2米宽的游步道,长约275米,供游人往来和休息。新建的木栈道从游步道西端延伸至海边,近海端增加了桥宽形成多功能科普教育平台。”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木杓沙滩的后方是民房建筑,因长期受海风盐雾影响,外墙表面有一定腐蚀痕迹。为了提升沙滩后方景观效果,三门对后方民房外立面进行文化彩绘,宣传当地文化,提升旅游价值,彩绘面积约4060平方米。

  “沙滩更干净更整洁,栈道建起来了,蓝色的彩绘现在也在进行中,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们也趁我们还在修复的时机,把自己家的民宿也重新装修,也是应他们的诉求,我们把彩绘范围一步步扩大,现在对全村进行彩绘,这就是对蓝湾修复工作最大的认可。”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表示,项目完工后,预计将在5月迎来游客的爆发式增长,保守估计,游客数量将在每年20万人次的基础上翻番。

  岸线修复工程兼具生态、经济、社会和安全等功能,未来,三门将严格管理岸线开发,充分用好宝贵岸线资源,创新发展思维,结合台州“1号公路”建设力争把木杓沙滩打造成一个极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示范点,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帮助村民增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相统一。

  “我们一方面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面统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把群众关心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优规划、强保障、精服务。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主动担当、勇于作为,为三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力量。”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下一阶段,三门县将进一步坚持依法管海、科学用海、生态护海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强化海洋管理创新和资源集约利用,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和海洋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继续为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数读蓝湾

  省级蓝湾项目:

  ◎ 一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总投资616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2352万元。木杓砂砾质岸线修复项目,修复砂砾质岸线长度299.4米,修复沙滩总面积约3公顷。海游港北岸生态修复项目,海堤生态化改造岸线约1584米,盐沼湿地恢复约6公顷。

  ◎ 二期(2023年1月—2024年12月):总投资8914万元,省级资金补助4000万元。拟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32400平方米,砂砾质岸线修复390米,互花米草治理97600平方米,退养还滩40000平方米。

  (本版图片由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题 00011 三门:人与海和谐共鸣
富与美同频共振
2023-04-24 浙江日报2023-04-2400008;浙江日报2023-04-2400013;浙江日报2023-04-2400014;浙江日报2023-04-2400015;浙江日报2023-04-2400027 2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