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涉农高职院校助力共同富裕的三重路径

  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既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对农业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建设农业强国,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点任务、突破性抓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涉农高职院校应深刻领悟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多跨融通,发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主观能动,系统性发挥深植地方的特色优势,持续增强资源集聚能力,激发区域“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强农为基,科教融汇赋能农业新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为农业强国建设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涉农高职院校要主动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行动自觉,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服务农业现代化、用现代生产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助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显著跃升。

  勇于开拓办学机制新路径。进行探索式改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农业职业教育办学要求,在体制机制上成为科教融汇先行者。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温科院”)首创农科院基础上办高职机制。高职院校和农科院两套机构并行共治,在17个实体研究所上创办15个涉农专业,专业与研究所一体运行,教学与科研相融相长。

  勇于开辟农科教一体新赛道。增强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推进意识,聚焦战略、凸显特色,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区域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转化为“训研创”一体的实践实训平台,科研专家成为专业带头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实训创业项目,实现教学质量跃迁。

  勇于打开产学研结合新格局。围绕种业、农业“双强”,持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基础研究、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组织化科研体系。温科院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自主选育水果玉米等新品种64个,获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奖项14项,三年来外来科研经费近1个亿,位列省高职院校前列。

  兴农为本,产教融合迸发市场主体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随着农业现代化、智慧化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成为涉农高职院校必答的时代考题。涉农高职院校要尊重教育规律、师生成长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并能够科学、合理利用规律,转变人才培养理念、迭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扩大职业教育内涵,由服务阶段学习转向服务终身学习,打造具有学习力、知识性、创新型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建立系统适应产业振兴的专业体系。以“产”为引领,通过产业链布局教育链,加大数字化融入专业力度,打造“智慧农业+”专业(群),做强符合区域农业人才需求的优势专业(群)体系,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以“研”为基础,通过教育链激活创新链、创新链驱动人才链,实施“高职学生导师制”,建设科研导师、竞赛导师队伍,教学与科研双线耦合,将农业难题作为研究课题,将科研过程转化为育人过程;以“创”为驱动,通过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搭建“萌芽期创业工作室—苗圃期专业众创空间—成长期科创园”三级孵化平台,开展“在校生—农业创业者—农业企业家”三阶段递进式帮扶,逐步形成以产引教、产教融合、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

  新理念融入人才链,建立精准适应人才振兴的教学体系。随着农业向“智慧化”全面转型、农业贯通一二三产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强,涉农高职院校需要以“新技术+农业”为取向,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农业类专业,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明确区域农业产业特色,持续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创新应用。温科院培养了具备数字农业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技术装备、熟练应用现代营销推广方式和手段的“智慧新农匠”,路径和成效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2022年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三。

  多平台赋能教育链,建立全面适应乡村振兴的协同体系。通过建立高职“学校办公司,二级学院运营事业部,专业对接主营业务”的“校院企”一体化的产教直接融合新模式,加速高端要素在农业中的培育、集聚、延伸,让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富农为要,多跨融通打造多元主体合作大场景

  完善区域农业协调机制,加强农业重大战略、农村关键问题专题合作,扩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合作内容,加强区域涉农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大院名校融通发展是实现涉农高职院校以开放促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涉农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区域发展的必为之举。

  打造内外联通多元主体合作大场景。涉农高职院校应通过“一地一院”“一地一策”,实施二级学院对接县(市、区),共建实体产业研究平台,形成本土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人文社会多重“正外部性”的叠加效应;创新建设“企业+农户+高校”股份制合作农场,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投入品、装备导入小农户,形成条块交织的立体化组织模式。温科院通过与6个县(市、区)共建产业研究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当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牵头成立中国宠物产业职教集团、长三角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产教联盟和浙江省现代园艺康养产教联盟,拓展办学增值增效空间。

  打造全员联动服务示范推广新体系。涉农高职院校作为连接高端专业人才与农村全面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组织,要助力人才下得去、稳得住、带得动,指导农民用最好、最适宜的技术得到最优的产出构建生态环境。特别是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农业科技人才打通从实验室到农田间的双向通道、从学校到农村的双重空间提供便利,实现科技和产业融通、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衔接。温科院近两轮选派的市级科技特派员占全市下派总数的60%,建立了92支产业服务团队、45个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打造助力共同富裕汇智聚策新智库。三农领域许多重大战略性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智库的决策支撑作用。涉农高职院校要紧扣区域乡村全面振兴总体要求,凝聚系统内外专业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区域急需、特色鲜明、引领发展、层次分明的智库,形成研究合力。温科院牵头建立浙江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研究院、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全国首创共同富裕观测点,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作者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涉农高职院校助力共同富裕的三重路径 2023-04-24 浙江日报2023-04-2400008 2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