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浙江第7个省级新区——温州湾新区正式授牌

潮起温州湾 奔涌向未来

  东海之滨,瓯江奔流向前,温州湾新区迎来高光时刻。

  4月24日,温州湾新区正式授牌,开启了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这是温州城建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设立于2012年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出生于1992年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重要的驱动轮,承载着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的历史使命。如今,将这两个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的区域,和空港新区、龙湾二期围垦、瓯飞一期(北片)等进行大整合,汇聚成温州湾新区后,将碰撞出什么样的新优势?

  今天,笔者走进温州湾新区,感受浙江第7个省级新区的生机与活力。

  温州湾新区名片

  温州湾新区设立于2022年1月,是浙江继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绍兴滨海新区、金华金义新区、台州湾新区后,批准设立的第7个省级新区。

  设立温州湾新区,是浙江省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全力落实“四大建设”决策部署,完善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这里区域面积158.48平方公里,将发挥温州民营经济特色优势,坚持节约集约,统筹资源要素,突出主导产业,深化产城融合,着力打造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先进制造集聚高地、浙江东南沿海科技创新高地、温州都市区产城融合新城区。

产业优势

优质项目纷纷涌入

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4月14日,温州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与浙江星耀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约年产12万片5G射频滤波器硅基晶圆片项目。项目落地后,意味着温州首家晶圆厂即将在温州湾新区诞生。这一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将为温州产业发展开一扇窗,填补温州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制造领域空白,为打造未来创“芯”高地再添发展新动能。

  半导体是推动万物数字化的支撑性技术。芯片是晶圆切割完成的半成品,晶圆是芯片的载体。签约落地的5G射频滤波器硅基晶圆片项目,是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实现射频滤波器芯片从自主设计到自主生产的重要一环。

  星曜半导体于2020年落户温州湾新区,经过技术团队近3年的努力,已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性能稳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滤波器芯片产品,拥有50余项专利,发展潜力巨大。此次配套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投产后,能减少晶圆加工生产对外依赖,助力形成稳定产能。这既是温州制造业向“高精尖”迈进的重要举措,更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硬支撑”。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脉搏。而大抓项目,就是抓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近年来,不论是温州高新区,还是温州经开区,都在践行“项目为王”理念。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围绕产业规划布局,主动出击,精准对接,引进一批带动效应强、技术水平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驱车行驶在温州湾新区,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厂房,交织出打造产业新高地的生动画卷。

  总投资约200亿元的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工地上,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原料库已经结顶;另一头,数十米高的混凝土预制桩正被吊起,继续完成萃取车间的桩基作业。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0万多平方米的桩基作业;今年年底,项目一期高冰镍精炼、前驱体等产线将在这个产业基地试生产。据了解,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建设高冰镍精炼、高镍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生产及相关配套项目,采购商将是国内众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头部企业。

  伟明盛青工地的附近,是总投资450亿元的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施工现场。这是温州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制造业项目,将推动新能源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为温州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将助力温州湾新区产业基石愈发稳固。”温州湾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在温州湾新区内,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据统计,落地温州湾新区的百亿级项目有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百个,集聚工业企业近8000家,规上企业数达94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35家,一座产业新城正加速成型。

创新优势

创新平台赋能发展 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智力支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体系,让人才近悦远来,是破解发展问题的重要密码。

  瓯江实验室、国科温州研究院、中国眼谷……温州湾新区拥有12个高能级创新平台。这些“科创新引擎”的目标定位,是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把人才作为第一发展力,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厚植创业创新土壤,加强科技人才聚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迅速攀升。

  2月,国科温州研究院分别与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签约,合作成立三大联合研究中心,发力打通科研与产业融通之路,推动温州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

  国科温州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二级科研机构,于2019年5月落户,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药、械、医”一体化的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这个深耕3年的高能级平台,如今正铆足劲,加速科技、创新、教育资源输出,服务温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国科温州研究院还牵手当地政府,“跨界”基础教育,共建幼、小、初、高7所国科温州学校。目前已有国科温州实验小学、国科温州第一幼儿园、国科温州第二幼儿园、国科温州附属高级中学4所学校落地。

  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从众创孵化到接力融资……高能级创新平台不仅是原始创新“策源地”、赋能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更是吸引科技人才“强磁场”。数据显示,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下,温州湾新区人才集聚效应显现,高层次人才数量居温州市第一。

  在高能级创新平台中国眼谷,视觉神经科学博士高艺正紧锣密鼓领衔启动建设中国眼谷视觉光学平台。这位曾在全球视光龙头企业——法国依视路新加坡国际研究中心担任视觉科学家的人才,已在1月全职加入中国眼谷。“近两年不断关注中国眼谷成长,这里引导眼健康产业集聚,有望成为国内生命健康领域新地标。”高艺说。自2020年6月开园以来,中国眼谷已成长为全国眼健康产业集聚地,京东方、珍视明、兴齐眼药等领军企业纷纷入驻,20余位院士、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注册落地科技型企业(项目)。

  高能级创新平台,还将成为企业品牌塑造的关键一招。“我们这儿有不少深耕30年的传统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逐步壮大,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发旺盛。”温州湾新区科技和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温州湾新区的授牌,该局将拓展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各大企业合作领域,让科技力量和创新人才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塑造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赋能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到国际市场上搏击风雨。”

改革优势

精心培育营商沃土 大力推进产城融合

  “当好‘店小二’‘创新创业合伙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穿梭于温州湾新区的各部门,不难发现,这句话早已成为干部们的口头禅。

  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雨露一般不可或缺。眼下,温州湾新区正在掀起营商环境向一流的建设热潮。

  自获取12万片5G射频滤波器硅基晶圆片项目投资信息以来,温州湾新区以“拼抢争”姿态迅速行动,倒排“时间表”“路线图”,做好“零延时”跟进服务,及时协调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电力保障方案和选址落地可行性路径等事宜。项目从开始洽谈到签约落地仅1个月时间,再次刷新落地速度。

  “我们将全力服务、全面保障项目落地、建设各项事宜,以‘金牌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见效。”温州湾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3月30日,温州湾新区发布《温州湾新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提出5大行动21大项改革举措和10个“一”实事项目,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

  《实施方案》围绕商事登记制度、财税办理、惠企政策、政务服务三化、政务服务数字化、“两个健康”直通车、投资项目审批、创新空间供给、科创要素、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人才生态、市场准入、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市场主体、精准有效公正监管、外资投资促进和服务、产业空间载体、普惠金融、资源环境要素、数据要素、公共设施接入等21个方面,提出141项具体改革举措。

  为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简化审批程序,为业务办理有困难的群众耐心指导……温州湾新区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让经营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多亏区里推出的投资促产‘一件事’改革,打通建设、资规、消防、不动产等部门的验收流程,让我们竣工即领证。”浙江瓯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点赞道。

  投资促产“一件事”改革,是温州市针对工业企业投资项目推出的改革举措——温州湾新区秉承“店小二”的服务精神,为每个投资项目设一个工作专班,强化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全面实现“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领证”,推动项目落地。

  对于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温州湾新区成立投促工作专班与管委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提供坚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精心厚植,孕育一片“营商沃土”;下足“绣花功夫”,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产、城、人融合,是温州湾新区发展理念。功能完善的城市配套,成为温州湾新区的优势之一。这里建有各类高档配套住宅区,汇聚多家星级酒店和商业综合体,金海湖城市新区列入全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名单。同时,拥有国科系温州学校、温州上海世外学校、温州市绣山中学滨海分校、温州理工学院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温医附二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落地“钟书阁”温州首店,公共配套完善、生活设施便利、生态环境优美。

  漫步温州湾新区街头,商业中心与城市绿地交相辉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都市新中心正在蓄势崛起。

  深一度

迎风起航 阔步向未来

  温州湾新区的诞生,对温州乃至全省意味着什么?

  先来看一组兄弟省级新区的成绩单。

  绍兴滨海新区设立于2019年11月。虽然一出世就面临全球疫情蔓延,但滨海新区仍在挑战与机遇交织中,成功培育集成电路和高端生物医药2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2022年,绍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1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由此可见,作为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的设立,不仅平添浙江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也增加了绍兴发展的深度和厚度。

  这就是省级新区的使命。观察每一个省级新区,获批成立之初早有目标。如杭州钱塘新区要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湖州南太湖新区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宁波前湾新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绍兴滨海新区打造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温州湾新区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集聚高地……

  世界级、长三角、大湾区……每个省级平台的定位,蕴藏着各自的发展之道。但有一点是共性的——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省域战略,当不同战略释放出叠加效应,更大的发展机遇将随之而来。

  机会已至,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破局的能力。作为浙江省级新区第七子,温州湾这座“后浪”新城未来如何发展,无数人拭目以待。

  温州湾新区企业风采

  【新能源领域】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青山实业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的首家企业。企业通过产业链协调发展,打造行业内极具性价比的动力与储能电池制造企业,助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22年全年营收超123亿元,同比增长485%,已进入国内一流锂电池供应商行列。拥有1000多项专利技术,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生产线火力全开,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抢进度赶订单。

  【新材料领域】

浙江福达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福达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低压电器“心脏部件”电接触材料,拥有29年电接触材料研发制造经验,主要客户有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日本富士等世界知名电气企业。公司秉持小材料改变大世界使命,坚定不移走“1米宽、100米深”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坚守实业,深耕主业,持续研发创新,目前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13项,整体规模在细分领域稳居世界第一。

  【智能制造领域】

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高功率激光装备研发、制造和销售,2020年研发的3万瓦高功率激光切割机获得国际首台套产品称号,成为省内激光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此外2万瓦高功率激光切割机获得国内首台套产品称号。今年首发全球首台6万瓦超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配备了奔腾激光自主研发智能激光切割头。公司研发的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国内市场占有份额领先,设备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命健康领域】

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医用穿刺器械完整产业链的生产企业之一。公司年产各类医用针超100亿只,在医疗器械行业领域内,医用穿刺针能力属于国内领先水平,产能及销量均位居全国首位。作为全国医用注射器(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企业多次承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任务,承担过4项国家科技项目,参与4项国家标准和11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起草。

  【数字经济领域】

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业内屈指可数的光、储、充领域全面布局企业,致力于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拥有光伏逆变、储能电池、智能充电桩领域多项核心技术,提供完善的光、储、充的产品及服务。企业成立于2019年,得益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营业收入实现几何式持续增长,2021年以来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600%。公司产品出口额持续增加,2021年实现出口额6亿元,2022年出口额同比增加500%,超30亿元。

  (本版图片由温州高新区(经开区)组织人事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潮起温州湾 奔涌向未来 2023-04-24 浙江日报2023-04-2400005;浙江日报2023-04-2400006;浙江日报2023-04-2400007;浙江日报2023-04-2400008;浙江日报2023-04-2400013;浙江日报2023-04-2400022;浙江日报2023-04-2400015;浙江日报2023-04-2400016;浙江日报2023-04-2400023;浙江日报2023-04-2400029;浙江日报2023-04-2400030;浙江日报2023-04-2400031;浙江日报2023-04-2400032;浙江日报2023-04-2400033;浙江日报2023-04-2400035 2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