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打造一流城市 跻身第一方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争先行创样板

海曙一体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建设卓越城区

  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春意盎然,积聚发展强劲动力。春天,奔腾的海曙欣欣向荣。

  当前,全省上下正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作为宁波中心城区,地处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的宁波市海曙区,正站在跨越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如何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对标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宁波“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行动,海曙大力开展“三比三拼三焕新”,动态迭代“十大系列”行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开放提升,打造“精特亮”赋能新经济,持续打响“海曙·创造美好品质”品牌,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争先行、创样板,为卓越城区建设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数字经济开新局

  当前,一个以算力为基础的数字时代加速到来。海曙区锚定工业互联网、信创、人工智能、光模块4个产业方向,分别打造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如今,二维码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在社交、支付、出行、点餐时,“扫码”成为一种全民习惯。在海曙,宁波邻家网络有限公司推出了草料二维码,目前已拥有800多万注册用户,让二维码在设备巡检与维保、固定资产管理、产品介绍、无纸化登记等场景中广泛应用。

  宁波邻家网络有限公司所在的甬水桥科创中心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高地。近年来,海曙区牢牢把握“数字经济”这个大战略大趋势大机遇,打造全国首个工业操作系统生态产业园,成为省内工业互联网前沿核心技术策源地。

  在海曙区,一个5.1平方公里的翠柏里创新街区,正在成为点燃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海曙区以翠柏里创新街区为龙头,建设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打造“实验研发-成果转化-市场量产”全链条创新体系,构建“孵化-加速-成长”创新空间布局,抢占数字经济未来新高地。

  随着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乔迁新址,这一聚焦工业互联网的“大院大所”再次迎来新载体。依托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制造业企业加速“上云”,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企业破壳而出,加速成长。比如,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发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4.0,有望成为海曙第一家“独角兽”企业。

  一个supOS系统集成2000余个工业App,覆盖全国30个工业行业。坐拥头部企业,海曙区加速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推进智能制造、跨界融合,汽配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试点,“揭榜挂帅”全省服装产业大脑,成为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

  不少传统企业正在享受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在海曙区洞桥镇,宁波雄海稀土与区内工业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投入1800万元启动数字化车间改造。数字赋能下,如今,宁波雄海稀土的生产车间已实现设备集中控制,一名工人可同时操作多台机器设备,从生产端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作为“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县(市、区)之一,海曙区充分利用由中国科协打造的这一“国字号”平台和品牌,对接高端智力资源,引流带动人才,激活先进生产力,聚力杭甬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科技创新资源在重点领域集聚,将海曙全力打造成全省数字经济新高地。

  这两年,海曙企业“太平鸟”就宣布融资8亿元用于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建设智能工厂,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建成浙江首个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实现数据跨系统采集、传输、分析、应用,让服装私人定制走入寻常百姓家。

营商环境向一流

  前不久,海曙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定》,为海曙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争先行、创卓越提供最优环境支撑。

  该《决定》包涵8个方面35条举措,将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有利于发挥法治引导、规范、保障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巩固海曙区近年来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和经验做法。

  眼下,海曙区正在掀起营商环境向一流的建设热潮。今年,海曙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开展“千名干部助万企”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让经营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多亏区里组建‘审联体’并出台相关操作指引,打通了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工程进度的堵点,让我们赶上了开工进度。”近日,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园项目经理谢苏玲说,他们的项目刚刚通过验收,就吸引了智能制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创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两大平台正式落户。

  “审联体”是海曙区政府针对部门日常行政与企业、群众合理诉求不一致时,通过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界专家等多方开展协同议事,从而促进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议事机制。海曙把建立“审联体”这种优化服务改革的思维用在从立项到落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

  破解难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海曙区建立重大项目“1314”统筹推进机制,优化重点工程前期、评审机构设置,大融资、大要素保障专班高效运行。去年,海曙区开工建设46个项目、竣工投用42个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86.1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建安投资额175.9亿元,同比增长8.6%。新引进网安信创等亿元以上项目52个,成立区产业投资基金。

  海曙还发布进一步稳经济促发展若干举措、纾困助企发展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去年,海曙累计兑现惠企扶持资金20.7亿元,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50.5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9.3亿元,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减免12.3亿元,办理各类退费延缓缴纳18.9亿元。

“地瓜经济”探新路

  当前,海曙区正在推动宁波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重要核心区建设,通过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平台载体优、循环能级高、覆盖范围广、反哺效益大、根植程度深的“地瓜经济”,构建经贸质量更高、高端要素更全、竞争优势更强、引领作用更好的大开放格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坐拥服装和汽车零部件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海曙,正加快布局“双循环”通道,嵌入全球产业链。去年,海曙区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主体达2925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87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亿元,货物出口额777.6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15.2亿元,3项指标规模均位列全省前十。

  开放发展离不开高水平“走出去”,也离不开高质量“引进来”。利用好资源力量,海曙不断做大做强总部经济,让“根茎”深植海曙大地。

  磁吸总部经济,海曙正在通过完善总部企业引培体系、发展壮大本土跨国公司、提升“链主”企业主导力、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总部经济帮扶机制等方式,推动总部经济在海曙茁壮成长。

  这几年,海曙新增区域型、职能型总部企业近20家。在新型总部经济领跑下,海曙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企业发展信心十足。

  如何让“地瓜”根茎更壮、藤蔓更长,土壤至关重要。这几年,海曙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举措,大力搭建境外侨务联络站等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企业境外合作交流,打好服务“组合拳”、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抢订单,大力开展跨境电商培育等,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今年,蛙声科技总部、宁波影视特效技术研发中心、晨大电气等多个“总部型”项目将会落地,为海曙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极。

  (本版图片由海曙区新闻中心提供)


浙江日报 打造一流城市 跻身第一方阵 00013 海曙一体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建设卓越城区 2023-04-19 浙江日报2023-04-1900015;浙江日报2023-04-1900019;浙江日报2023-04-1900018;浙江日报2023-04-1900021;浙江日报2023-04-1900026 2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