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潮涌宁波

强产业 惠民生 抓治理

江北以城乡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每到周末,宁波市江北区达人村景区就成了不少家长的遛娃地。孩子们在这里体验地道的乡村生活:乘小火车看花海、学习古法做豆腐、观察小蝌蚪成长等。周边不少农户也得益于景区的红火生意,领到更多的分红年金、房屋租金和劳务佣金。

  而在江北区的另一头,慈城镇虹星村搭建了“微盆景播坊”,村党总支书记严建安和种植户们正忙着寻求与前洋直播电商园专业化合作,解决盆景线上销量、品牌孵化、助农主播培养等问题。

  城市借乡村为景、乡村借城市振兴。近年来,江北区充分发挥“近山近水近郊”优势,坚持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加快推进城市乡村空间、产业、要素、治理、制度多元融合,取得了喜人成绩。2022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1.65。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多个方面对“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

  江北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江北将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把乡村振兴放在全区发展、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通盘谋划,推进城乡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融合,着力推进城乡现代产业互融共促、城乡空间建管一体互动、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城乡共同富裕互利共赢、城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力打造“田园城市、都市乡村”新风貌,为江北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标兵、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提供坚实支撑。

融合农文旅 推动新业态多元呈现

  “通过‘强村公司’牵线,我把4亩地租给了归璞农场,每年光租金收入就有4000多元。”说起新变化,洪塘街道鞍山村村民胡大哥直言“更美”“更富”“更有盼头”。

  去年4月,在江北区委组织部和洪塘街道的指导下,鞍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强村公司”),紧盯“土地、空间、生态”三大资源,不断挖掘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农事体验、咖啡酒馆等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构建乡村“吃住行游购娱”更长产业链。

  鞍山村党总支书记、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邬明忠介绍:“成立‘强村公司’,就是想整合、盘活村里原本闲置、低效的农田和民房,让同样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

  在“强村公司”牵线下,归璞农场负责人朱善海流转了原先在43户农户手中的土地,实现一盘棋运营。今年元旦,农场开放了首个基地——高架草莓园,园内有红颜、雪香、梦晶、梦之莹等多个品种,每逢周末、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00多人。

  “构城·安屿”项目负责人张小晨则在村里打造了另外一条产业链。“我们紧盯打造乡野办公地标的目标,集聚了建筑、景观、婚礼、服装、家居、油画等领域的一批设计师或艺术家工作室,吸引了100余名创业者入驻,开办了微民宿等,还成了浙江万里学院安山人文聚落实习基地。”

  如今,一个乡野办公的场景已在这里逐步形成,“新住民”的到来为安山村注入了年轻活力。他们新开了小面馆、小餐馆,租用农田种植瓜果蔬菜,作为人文社区共享和留作田园爱好者的体验基地,还将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瓜果采摘等通过文化包装,宣传推广出去。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更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江北区不断推动农业与旅游、文体等产业跨界融合,建成达人村、洪塘湾等一批城郊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毛岙、南联等一批都市休闲微度假旅游胜地。

  下一步,江北区将继续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壮大农事体验、研学科普、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将城市产业与流量持续导入乡村。

突出建设惠民 让百姓生活好起来

  白墙黛瓦、满是艺术设计感的农舍;干净整洁、两旁鲜花盛开的硬化道路;正在修建的24小时无人值守书屋、自助单车驿站……沿着三勤村蜿蜒的村道前行,往来游客感叹道:“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这里的农村如此赏心悦目。”

  三勤村地处慈城镇西南部的半山区,南临姚江,有一个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渡口——城山渡,这里也是宁波最大的白茶生产基地之一。可曾经,由于村内环境杂乱无章、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不够,三勤村一度成了江北区的“后进村”。

  去年,借着宁波市“精特亮”创建的东风,作为姚江古渡传承线的重要点位,三勤村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三勤村文化礼堂新建与装修工程、城山渡公园打造、观景台修建、老仓库翻新、古窑区风貌提升等项目,获评2022年度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眼下,漫步在江北的大小村落,处处都能邂逅不同的风景。这份美丽的背后,是江北区始终坚守的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民心工程,推动了乡村建设“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步,江北区将重点保护好传统风貌、村落文化和特色民俗,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景观、标识和载体;逐步将城市精细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延伸到农村;切实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和设施改造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提质扩面。

注重治理创新 让基层基础实起来

  资源只有被激活,才能产生效益。

  “村里通过将原先闲置的宅基地改造成停车场,已累计增加集体收入约15万元。”郑佳静是甬江街道外漕村的出纳员,对于外漕村集体经济的家底,她一清二楚。

  这都多亏了农村集体经济“智管家”应用系统,帮助“郑佳静”们随时获取并掌握村集体资产的各类相关信息。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江北区聚焦数字化改革,首创了集体资产管理“一张图”,并迭代升级为农村集体经济“智管家”应用系统,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该项改革成果入选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

  据了解,现在“智管家”应用系统已覆盖江北全区所有村,集纳近2万条资产信息上图入库,涉及资金51亿元、土地132平方千米、厂房470万平方米,所有资产均形成了“一物一码”。同时,“智管家”应用系统还能实时显示村集体资金进账情况,掌管着近40亿元的年资金流水。

  以数字化改革激活“沉睡”资产后,江北区又将目光聚焦到如何运用盘活这些资源上。“根据超期合同、低价合同、闲置资产等10大类事项,我们设立了红、黄、橙三色预警机制,实现村集体资产管理动态化和分析预警即时化。”江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外漕村为例,在确定产权归属、确认成员身份的基础上,该村稳步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破解建设用地集中流转、新建物业资金瓶颈等问题,累计建造村级物业3.1万平方米,引进工业企业20余家,股份分红从2006年每股10元,上升到去年每股170元。

  “群众只需点击本村村域图,所有登记的资产信息能一键查询。哪些资产合同到期了、哪些资产上平台交易了,一目了然。”郑佳静表示,这极大地方便了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展望未来,江北区将继续推进城乡变革共赢,强化治理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让空间增值、让农民得利;深化集体经济改革,持续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撬动更多资本和项目投向农业农村。

  (本版图片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潮涌宁波 00014 江北以城乡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3-04-19 浙江日报2023-04-1900007;浙江日报2023-04-1900015;浙江日报2023-04-1900010;浙江日报2023-04-1900019;浙江日报2023-04-1900029 2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