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第35个爱国卫生月,让我们重温一项延续71年的光荣传统——

讲卫生这件“小事”,值得好好说说

  又到4月,我们迎来第35个爱国卫生月。在我国,爱国卫生运动这项光荣传统已走过整整71年。

  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有人不解,我们为啥还要在“讲卫生”这件“小事”上费工夫?

  其实,这件“小事”的分量,值得好好掂量。我们就从爱国卫生运动的由来、浙江人身边的一条巷子和一种新的观念说起。

  爱国卫生运动的前世今生

  爱国卫生运动,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不免有人好奇,“讲卫生”是一种个人习惯,“爱祖国”则是一份深沉的情感,它们为什么会被紧密联系起来?

  这要追溯到它诞生的历史语境中。

  上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刚刚起步,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着眼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场规模空前的群众运动拉开序幕,把卫生工作提升到爱国的高度,全民参与除“四害”、整治环境,让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经受住了鼠疫、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等严峻考验。

  显然,71年后的今天,洗洗手、扫扫地这样的日常小事已经不需要大范围倡导。但爱国卫生运动依然无处不在,在浙江人的生活中,它更是具象为种种可知可感的现象——

  比如,在城市里,“垃圾不落地”的理念日渐普及;社区街道倡导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居民们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又比如,社交媒体上,下姜村、余村、东梓关村、新叶古村等“网红”村庄,不断刷新全国人民对农村的认知。人居环境与山水风光相伴相生的背后,也有爱国卫生运动的足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的红利逐步释放;继2017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县城“满堂红”之后,“十三五”期间,浙江的国家卫生乡镇比例也跃居全国省区第一……

  所以,爱国卫生运动这件事并没有过时。在浙江人眼里,卫生二字,早已从干净整洁,延伸为现代、便捷、时尚等。亚运盛会举行在即,全世界的人们更是对一个美丽健康、文明有礼的亚运之城拉满了期待值。

  一条小巷的卫生持久战

  浙江与爱国卫生运动有着颇深的渊源,这得从一条小巷说起。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也被称为“红巷”。这条不足205米的巷子,浓缩着浙江爱国卫生工作的光荣历程——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小营巷,他察看了居民的卧室、厅堂、厨房、水缸后,称赞道:“你们这里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嘛!”

  毛主席细致入微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杭州市民“消灭四害、卫生防病”的积极性,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渐入高潮。

  2003年12月19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和视察杭州市小营巷卫生工作46周年纪念日前夕,一场“爱国卫生运动座谈会”在小营巷召开,会上率先提出“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的先进理念。

  彼时的浙江,经受住了非典战疫大考。这场在特殊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座谈会,强调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在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今天,小营巷一代代卫生委员传递“接力棒”,把爱国卫生运动从一句口号,细化为人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有人说,走过小营巷,你可以见证新中国卫生健康的发展历史,触摸中国共产党人对健康、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从经济社会发展初期倡导的爱国卫生运动,到全面协调发展时期的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再到浙江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新征程上强调的卫生健康现代化……可以说,卫生健康事业的步伐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紧相依。

  新的健康观正在生长

  新冠疫情正在重塑人们的健康观。健康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看病就医,人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身心健康。因此,爱国卫生运动走到今天,也从一项人人参与的群众运动,转变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健康观念,和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自觉。

  这种内化于心的观念、自觉不难理解。眼下,浙江正在打造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细看具体实施要求,其中不乏“人的健康素质大幅提高”。

  从《浙江省公民健康素养99条》里的阐释来看,健康素养涵盖了解健康常识、营造健康环境、培养卫生行为、合理安排膳食等多个方面内容。有专家解读,其体现的新健康观,更加聚焦百姓的主观意识,更为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与以往“以治病为中心”的健康观有大不同。

  人的全面发展,浙江是有底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人均预期寿命82.2岁,高于全国4.0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6.11%,高出全国水平10.71%。

  环顾我们生活四周,这些数据也是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11个国家卫生城市,52个国家卫生乡镇县,421个国家卫生乡镇遍布全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浙江发展指数,用打分量化的形式让健康理念入脑入心;乘着亚运的东风,校园足球成为时尚风景;全民健身场馆随处可见,居民茶余饭后的生活更加充实……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新时代的爱国卫生工作,仍然面临难点。一边是老龄化、工业化叠加背景下,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风险;另一边,“大健康”理念尚未真正建立,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专职爱卫工作人员、基层队伍建设亟待完善。

  破解这些难点,不能仅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处方”。因此,我们要读懂这件“小事”蕴含的大眼界、大格局、大举措。在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路上,浙江不仅要紧盯这件“小事”,更要盯得准确,盯得有远见。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讲卫生这件“小事”,值得好好说说 2023-04-13 25626059 2 2023年04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