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筑走出去——
开放浙江:比海洋更宽广的是胸怀
朱 言 方振军
一部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浙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史。“地瓜经济”背后蕴含的深意,于浙江而言,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要义;于浙江建筑业而言,是“进一步做优做强”的路径选择。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湖北实施武钢07工程,到浙江招募了一大批务工人员,这些工人大都来自沿海的宁波和台州地区。也就是这一步,迈开了浙江建筑业走出去的时代步伐。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大开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上海当时就是一个大工地。那时候只要跟上海有点渊源的,都成了“弄潮儿”,比如绍兴的柯桥、上虞、诸暨,宁波的象山,台州的温岭等地的企业。
在这个万物竞发的春天,“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再次引发热议。穿越历史烟云,这些浙江建筑企业走出去,正是“四千精神”的真实写照。
走出去是为了锤炼队伍,敢为人先,无中生有——“四千精神”印刻在浙商创新创业的道路上。
当时,走出去的企业大都以住宅行业为主,后来浙江很大一批优秀的建筑企业就是在上海城市化发展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比如绍兴的中成建工、东阳的中天建设、宁波的龙元建设等。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浙江建筑企业敢闯敢拼敢抓机遇的特征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后来又涌现出一批市政等专业企业,比如宁波的宏润建设、台州的腾达建设,主攻轨道交通业务,目前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轨道交通领域最大的两家企业。
走出去是为了弯道超车,事不避难,无惧风雨——“四千精神”蕴含在浙商面对困境逆境的信念中。
“人生地不熟,浙江企业普遍选择了‘创杯之路’来实现对外突破。”省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因为精细化程度普遍较高,又肯在品质和管理上下功夫,浙江企业拿下了很多上海“白玉兰杯”,在最快的时间内树立起了浙企口碑,扩大了浙企影响。
除了上海,湖北、江苏、安徽等也是浙江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地区。2018年,浙江建筑业省外产值达到了1.41万亿元,形成了上海、江苏、安徽3个千亿级市场。走得更远的浙江企业,拓展开发了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市场,以及广东等珠三角市场。
走出去是为了扩大优势,专注深耕,厚积薄发——“四千精神”也体现在浙商发展方式的选择上。
随着发展的逐渐成熟,浙江企业开始走专业化和高端化之路。比如钢结构领域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杭萧钢构等,走上了产品高端、专业细分的道路。广州“小蛮腰”、北京“水立方”、“鸟巢”,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异形展馆,都离不开这些浙江企业的支撑。在装饰装修领域脱颖而出的亚厦装饰,做到了装饰领域的全国第二,从G20杭州峰会到北京APEC会场,都有亚厦装饰的身影。
在逐渐摸索中,浙企也走出了自己的模式。比如中天建设,借鉴当时国内外优秀建筑企业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坚持在不同区域内使用相同的品牌名称,在完成建筑项目的同时也在全国创造了自己的品牌效应。
纵使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地瓜的根茎,始终根植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越来越粗壮,带动着浙江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聚力“借船出海”,塑品牌
“走出去”发展是我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浙江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国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承建了许多标志性工程,对外承包工程事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2012年,全省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7.1亿美元;到2021年,这一数据跃升到79.25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截至目前,全省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6家,浙建集团、浙江交工、东阳三建、中天建设等4家企业跻身国际承包商250强,15家企业上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建筑业企业施工足迹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年来,浙江企业广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比如中国电建华东设计院总承包的越南油汀光伏电站项目是全球最大半浸没式光伏项目,有效改善了当地能源结构;中地海外水务公司承建的埃塞至吉布提跨境供水项目,解决了吉布提超过61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创造了超过1500个就业岗位;浙江交工集团承建的埃塞DD公路项目,成为接苏丹南部、埃塞和吉布提的国际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建造”品牌,在这样一个个工程中逐渐塑造成型。
“过去,企业‘走出去’大多是以劳务分包为主的业务,挣的是人工附加值,产值也非常有限。现在,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变。”一家建筑民营企业负责人说。
比如,华东设计院的阿曼益贝利500MW光伏项目、宁波东方电缆的越南海上风电项目、宁波普光能源的美国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等一批绿色低碳项目顺利推进,带动我省新能源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
在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大趋势中,浙江建筑企业是一扇“窗口”,从中洞见了中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奋进历程。
同时,企业的业务领域也朝着多元化转型。近年来,在“双碳”背景和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下,我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巩固主力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迈向多元转型,在清洁电力、矿产开发等领域表现突出,尤其是电力工程项目营业额占比接近50%,连续数年超过传统房建项目。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走出去”开拓市场面临诸多挑战。机遇与挑战相伴而生,企业必须突出特色、各有所长,才能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走出去”的生动局面。
助企“开放共赢”,赶春潮
要让企业走出去,政府先要跑出去。
去年11月25日,我省首个建筑企业省外服务平台——浙江建筑业企业广西服务联络点授牌仪式在南宁举行。当天还召开了浙江进桂建筑业企业座谈会,16家企业代表分别汇报了近年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我省建筑业走出去发展的意见建议。
在各地建立服务联络点,通过政府搭台,与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对走出去企业进行服务和指导,将大大提升浙江企业的业务量和评优评奖的竞争力。这是浙江在过往探索中形成的经验,对浙江企业走出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去年以来,我省陆续出台激励保障政策,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做优做强的若干意见》,从完善“走出去”发展服务机制、加强境外承包工程政策支持、优化“走出去”发展相关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举措,支持鼓励我省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省外市场。
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出台《浙江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了9项重点任务,着力破解我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方面存在的瓶颈和障碍,不断提升企业省外市场占有率,扩大“浙江建造”品牌影响,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建筑业省外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100亿美元。
对国内市场,探索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市场建立企业服务平台,在信息共享、市场推介、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对国际市场,每年开展建筑业企业“联盟拓市”活动,搭建平台支持省内企业合作承揽海外项目。
“挡不住的浙江潮,难不倒的浙江人。”在浙江“新春第一会”上,省委提出要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浙江建筑也将继续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把开放进行到底。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建设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