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江机床产业到了迈向中高端的关键时刻

“外忧内卷”中,开始长跑

  3月底的一天晚上,温岭一场婚宴上,省内多名机床装备企业的掌门人难得坐到了一桌。

  都是干了一辈子机床的老行家,招呼过后,直入正题:“订单多么?”“价格呢?”“出口怎么样?”“跑了哪几场展会?”聊着聊着,竟忘了佳肴、不闻酒香,整场婚宴下来,“大家一滴酒都没喝”,事后一名掌门人感慨。

  都说经济复苏的时候,供应“工业母机”之首的机床行业,就是那春江里最先感到暖意的“鸭”。不过一番交谈下来,大家普遍感觉暖意不够明显。正如初春,乍暖还寒。

  终究是久经考验的“老江湖”,虽不免有焦虑,但他们一刻没闲着——跑国内外展会、访新老客户、推出新产品。对于未来,他们也有了愈加清晰的谋划。

  全部国产

  4月10日,是很多机床企业的大日子,两年一次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将在北京开幕。

  作为世界四大机床名展之一,届时国内外知名机床装备企业都将带着自己的“撒手锏”到北京参展,这是“秀肌肉”、结交新客户的重要时刻。

  在温岭市大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对双主轴倒立式数控车床做最后的调试。

  “这是我们前往北京参展的产品之一,占地面积小、效率高、全国产。”该公司董事长阮思群介绍,这次参展的3款机床,均由公司自主研发,“全国产”是他们此次最大的卖点。

  作为在行业里耕耘了二十多年的“老兵”,阮思群深知,机床是机械制造业中的耐用消费品,受行业规模限制,只有不断开发、升级产品,才能有新的生长空间。“此前我们已经研发了四五十款新产品,今后的目标就是替代进口!”阮思群的语气非常坚定。

  同样为展会忙碌的,还有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刚。今年北京展会上,东部数控争取到50平方米的参展面积,为公司历年最大。尽管如此,也只能放下3台设备。优中选优,他挑选了最新研发的车铣复合机床去试试水。

  赵小刚掰着手指算了算,仅3月,公司就参加了十多场展会。之后5月的俄罗斯机床展、9月的德国汉诺威机床展等,也在准备中。“今年能参加的展会,都要去参加。”他说。

  “我们自己的产品这次全部带去北京参展。”大研刀具负责人范永廉告诉记者,公司专注于U型钻和精镗刀等孔加工产品,都是机床生产的配套工具。

  力锋精密工具(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建地打算在参展期间,专门去一趟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此前,双方已就提高刀具寿命初步合作,最新实验结果显示,部分刀具寿命延长了20%左右,但有的效果仍不明显,“想让教授们找找原因,解决这个问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只要一说起手头正在干的事,这些机床装备行业的掌门人就眉头舒展、两眼放光,真应了那句话——想都是困难,干全是办法。

  冲破“黑暗”

  一台重达12吨的机床售价仅22万元。“真卷啊!”一名机床掌门人气愤地说,卖废铁都不止这个价。

  究其原因,还是大量企业聚集在中低端机床市场,同质化竞争。尤其市场不好的时候,陷入价格战难以自拔。

  另一方面,由于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上国内机床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从而陷入“受制于人”的行业困境。

  有人说,“外忧”加“内卷”,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浙江机床产业到了迈向中高端的关键时刻,低端产品难以存活,技术受制于人亦难以存活。想要活下去、活得好,就要走向中高端,走向自主创新。

  处于这个关口的机床企业十分痛苦,甚至需要脱胎换骨。记者看到了他们的痛苦,更看到了痛定思痛后的毅然决然。

  在北平机床(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荣华带着记者一一拜访公司的顶级机床专家。“今年就引进了6位行业顶尖人才。”他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工程技术专家蔡宝华拿着机床零部件的图纸走了过来。作为机床行业的行家,蔡宝华有近30年的从业经验,加入北平机床刚一年。

  “今年最要紧的是把创新体系建起来。”虞荣华表示,除了引入专家,还要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在公司创新实验室,他指着一排机床发动机,自豪地说:“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机床做出来的核心零部件。”

  在北平机床的车间里,平均单台机床价值50万元左右,最高的单台价值达200万元。“每一台都是一辆奔驰宝马。”虞荣华开玩笑地说。

  在一处濒海山坳里的工厂中,身穿厂服的邵建地接受了采访,聊到动情处,他坦露了自己的夙愿——当公司年产值达到6亿元时,到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去年,公司产值2.66亿元。他和他的伙伴们还需要加把劲。

  “欧洲是刀具行业的圣地。”邵建地说。做梦都想做出顶尖刀具的他,五六年前就在欧洲聘请一名业内顶尖专家做技术顾问,带动公司产品蝶变。

  瞄准行业前沿创新,并在细分行业精耕细作,力锋精密工具已经尝到了甜头。近几年,他们一直在研发金属陶瓷锯片,由于耐磨性和光洁度更好,将逐步替代传统砂轮片市场。

  去年刚上市的锯片势头迅猛,产值一下子就做到2000万元。“这个细分市场的增速远超想象,预计今年产值能翻一番。”邵建地说。

  梦想剑指欧洲的,还有大研刀具的范永廉。“质量参数上不输外国同行,性价比更高,相信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很有竞争力。所以今年公司的重点,就是拓展海外市场。”他雄心勃勃地表示,今年国外的刀具展销会,他们一个也不想错过,尤其是德国汉诺威机床展。

  “订单少,恰恰是苦练内功的好机会。”东部数控的赵小刚表示,目前他们正抓紧研发新产品,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去年上市的一款车铣复合机床,价格较传统产品提高了一倍,但一上市就打败了不少国外同行。

  “未来,我们专注更高速、高精的车铣复合机床研发,推动产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赵小刚说。

  当然,我们的国产机床,要实现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完全超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已感受到机床装备企业突围的决心和信念。正如虞荣华所说:“我不看重短期数据,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我们这是长跑。”

  是的,浙江制造的新长跑,刚刚开始。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外忧内卷”中,开始长跑 2023-04-08 浙江日报2023-04-0800005 2 2023年04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