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不端“官架子”才是“官样子”

  据史料记载,公元1655年,官员汤斌前往陕西潼关道赴任。为不惊扰地方百姓,他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主仆各骑一头,另一头驮着破旧被褥和一个书箱。来到潼关,他向守关把总说明来由,把总见这一主一仆行李简陋、人畜俱瘦,哪像新上任的四品道员,充满怀疑地说:“就是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

  这名把总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汤斌赴任所表现的“寒碜”,的确少了点官范。但“煮不出官味”的汤斌却如一面镜子,让摆“官架子”、耍“官派头”、讲“官排场”等官味浓烈的官员相形见绌。

  为官者理应树威严、立威信,可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定势中,以为摆出一副气势慑人的官威官仪来,就能令行禁止、一呼百应。殊不知,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真正拥护支持、敬重爱戴的,是贴近百姓、融入百姓,愿和百姓同坐一条小板凳而没什么官味的官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百姓本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其身份是人民公仆,没有任何资格对百姓“耍官威”,不端“官架子”才是“官样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端官架、抖官威的“官老爷”时常被推上热搜,中央三令五申,群众深恶痛绝,为什么难以禁绝呢?根由在于有的党员干部对待人民的立场出了问题,忘记了出发原点,淡化了为官初心,颠倒了主仆关系,错把基层当“底层”,把群众当“下人”,在百姓面前盛气凌人、霸气十足,这样的做派,背离党的宗旨,损害党的形象。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与群众拉开距离、划清界限,自恃高人一等、贵人一分的“官架子”,注定会被群众冷落和抛弃。太平天国运动以“耕者有其田”为初心,应者云集,一路势如破竹,可后来领导层“官本位”思想作祟,东王杨秀清曾直言:“出则服御显扬,侍从罗列,乃马者有人,打扇者有人,前呼后拥,威风排场,可谓盖世。”自然,这场农民起义逃不脱覆亡的命运。古今事实证明,无论哪个官员,好耍官威者终究会失威,爱摆官架者终究会“下架”。

  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建党百年来,我们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领导14亿多人口的执政党,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领导干部身上无“官味”,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正是我们党紧紧跟人民在一起,才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1963年12月,兰考连续下了十几天雨,接着又天降大雪,受灾很严重,县委书记焦裕禄忍着剧烈的肝痛,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当病榻上的梁俊才老人询问他是谁时,焦裕禄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这种视人民为父母、待百姓如亲人,真正贴近群众心窝,关心群众疾苦的满腔赤子之心,构筑起我们党最坚实的执政基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把人民看得有多重,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把自己摆到与群众休戚与共的位置,不端“官架子”,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以人民评判为尺,把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立起新时代干部“好样子”。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不端“官架子”才是“官样子” 2023-04-06 25603046 2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