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杭州市拱墅区: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平安建设新样本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杭州市拱墅区立足基层、整合资源、创新驱动,以群众力量为落脚点,以基层自治为向心力,通过数智赋能、科技运用、品牌打造等方式持续深化系列平安工作,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的同时,打造出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政法平安治理成果,交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拱墅答卷”。

  “小场景”撬动“大治理”

  小河街道:直击心声,

  探索“红茶议事会”基层民主协商新路径

  人手一杯红茶,大家奋笔疾书后各抒己见,看似激烈,实则杂中有序。这一景象源自“红茶议事会”,是小河街道基层民主协商议事的创新,也是全市社会治理的首创之举。

  “红”是红色引领、党建引领,“茶”是以茶叙事、暖心暖情,“议事会”则是通过专业促动技术和科学议事规则,帮助居民达成共识成果。据了解,自2019年运行以来,“红茶议事会”共召开251场次,发展“议事员”2503人,提出建议4548条,破解各类难题300余个。

  “议事过程中,要想直击居民心声,找到症结逐一解决,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引导讨论路径正向发展”,小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议事会的特点在于引入促动师这一角色,如同天平的中心点不偏不倚,持中立态度。目前,小河街道已拥有通过培训的促动师20余人、专家智库百余人,根据议题属性,邀请不同行业专家参与讨论,通过感性与理性的双重促动,获取居民信任。

  区别于普通调解会,红茶议事会采用“人群分散再重组、问题分解再聚焦”的方式,让议题结论达成“最优解”,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如今,红茶议事会已从最初的会议工具发展成为协商工具,不仅让小河辖区的企业、商家、群众见证了议事经验与成效,也为小河共治、街区治理、攻坚克难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小河基层治理的经验与方法。接下来,小河街道将围绕数字化改革,深化“红茶议事会”轻应用场景,发布《红茶议事会基层民主协商工作规范》团体标准,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同时,加强各条块协同落地,形成基层协商共治的全流程闭环,全面提升基层民主协商的法治化、制度化、数字化水平,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贡献新的经验,用心让“运河孤本地、天堂新市井”慢慢生长成更好的样子。

  “小区块”激活“大效能”

  武林街道:打破壁垒,

  打造片区统筹治理新格局

  “现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我们基本能做到1分钟响应、5分钟到达、30分钟反馈”,武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街道建立社会治理片区工作站后,遇到如儿童走失等紧急情况,平均不到10分钟就能解决。

  险情快速化解得益于武林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的治理新模式。针对人口密度高、店铺商户密、商圈客流大等影响基层治理的难点,武林街道谋定创新,进一步划小治理单元,设立社会治理片区工作站。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小脑+手脚”警网协同运作机制、共享法庭等工作,集中人员,统筹力量,实体化运作,协同一体做好基层平安巡防、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检查整改工作,探索社会治理改革的新路径,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

  据了解,武林街道将辖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和北部3个片区,由原先的29个网格变为42个网格,网格平均覆盖户数由575户降到了396户,在推进微网格全覆盖设置的同时,逐步形成更加高效的管理体系、更加及时的服务保障。

  作为杭州“流量王”之一的武林夜市位于街道中部片区,夜经济发达、人车密集,网格员日常工作遇到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类型杂、解决难度大,时常无从下手。武林街道积极探索“街道片区统筹治理、社区网格深化服务”的片区治理新模式,通过‘线上数字治理+线下联勤联动’模式,强化“组织重构、资源重整、力量整合”,以合力支持片区治理,成效尤为显著。

  武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区治理线上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贯通“武林路步行街人流感知分析系统”“武林大妈民情快递码”“E治武林”等特色数字化场景,第一时间发现纠纷,统筹处理,多调联动;线下将公安、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专业力量和街道综治、社区书记、武林大妈等基层力量整合成一支队伍,快速行动,联合处置,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小规矩”筑牢“大平安”

  上塘街道:数智赋能,

  构建回迁小区基层治理新模式

  “无保笼、无违建、无雨棚、无晾衣架,房屋不分割、出租不群租、电动车不上楼”这个“四无三不”公约是上塘街道蔡马人家小区居民共同制定和遵守的一个个“小规矩”,也是蔡马社区积极探索“六治六有”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小缩影。

  据悉,蔡马人家小区是典型的回迁安置小区,为适应蔡马原住民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在回迁前,小区为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制定蔡马公约,在村民回迁安置时即形成“规矩”意识,帮助蔡马人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形成良好小区文明道德风尚。

  针对居民反映的难事要事,蔡马人家小区坚持众人的事众人议,打造“三方红盟会”进行民主协商议事,完成了非机动车阶梯改坡道、屋顶统一建晾衣架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

  面对回迁安置小区普遍存在的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等难点,该小区早在建设之初就立下了流动人口管理的规矩,将租赁房屋集中纳管,采用“旅店式”入户登记管理模式。结合新型智慧型警务室打造,实行居住登记、人房匹配、出入留痕、陌生预警等一体化管理举措,确保日常巡查管控井然有序。“我们这个小区已经连续5年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也没出现小区业主投诉租客噪声扰民等情况。”蔡马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国明介绍。

  如何从小从细抓好平安建设工作?蔡马人家小区的另一大特色亮点在于,充分运用科技提升治理水平,全面打造智慧小区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多维碰撞和研判预警,为广大居民筑起了一道看得见、摸得着的24小时安全防范网。比如:474台高清监控设备交织出了小区的智慧网眼,以“全域感知”对小区的人、车、房信息进行精准管控;24路小区高空抛物摄像头和16路重点区域监控在小区无死角覆盖,让抛物者无藏匿之地;16处电动自行车集中智能充电点在发挥民生服务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杜绝消防隐患。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杭州市拱墅区: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平安建设新样本
2023-03-31 浙江日报2023-03-3100016;浙江日报2023-03-3100014 2 2023年03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