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打造东南沿海预制菜名城

预制菜新赛道 温州抢“鲜”机

  “叮咚”,微波炉稍加热,一份可口菜品即可上桌——预制菜打开了我们的新生活。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释放出新信号。

  “温州味”嫁接预制菜。近年来,温州抢先布局预制菜行业,培育了近300家预制菜企业,正加速打造东南沿海预制菜名城,以千亿级的温州预制菜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打造东南沿海预制菜名城

预制菜新赛道 温州抢“鲜”机

应忠彭

  抢“鲜”:

  预制菜“温州味”

  预制菜在温州餐饮界早有试水。20世纪80年代,温州出现大规模养鸭后,鸭舌逐渐被发掘,并成为温州的名小吃。温州鸭舌从家庭餐桌到卤味作坊,再到流水线生产,如今占全国50%的消费份额。

  温州市小吃协会会长郑光雨说,温州不仅有鸭舌、永嘉麦饼,还有温州鱼饼、矾山肉燕、文成伯温烧饼等,味道好、产品多,只要做好整合、抓住机遇,就能实现产业蝶变。同时,温州全市建有番茄、紫菜等十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拥有10条省级重点培育农业全产业链,荣获“中国紫菜之乡”等25张国家级“金名片”,在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强镇等产业平台22个。正是基于“瓯菜、瓯味、瓯文化”的本土优势,传承着“四千精神”的温州人在预制菜行业也是抢“鲜”入局。

  走进温州预制菜企业顶诺食品有限公司,只见车间里竖立着10多个直径约2米、高低不同的罐体,一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不同的数据。抬头望去,车间顶部布满各类白色的金属管道。整个车间600多平方米,里面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黄玉克说:“这些新引进的预制菜生产设备,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进入这个行业10多年了,前两年看到预制菜产业成新风口,企业就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

  顶诺这样的企业并非个别。在瑞安市,华盛水产有限公司的粗加工车间里,带鱼海鲜通过半成品加工后远销海内外。

  企业纷纷在预制菜的赛道上跑起来,政策也不断引领企业发展。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农海产品精深加工,加快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发展,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链。温州为预制菜发展制定“十个一”举措,包括编制《温州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起草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给予财政、金融、科研等10个方面专项扶持;同时,成立温州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院、温州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政企联手抢抓预制菜发展新机遇。

  全“链”:

  像抓工业一样抓预制菜

  谁说农业只能靠天吃饭?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在顶层设计环节就开始注重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点题指导,聚焦打造“东南沿海预制菜名城”目标,高规格组建“链长制”工作专班,高定位谋划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实施“十条新政”,系统谋划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紧盯全国前沿、率全省之先系统谋划提出了“一城十链百企千亿”目标定位,引导温州企业快速切入未来的万亿市场新赛道。

  温州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入园、集聚发展。瓯海预制菜核心产业园将投资20亿元,配套落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产业研究院、仓储式展示展销前置仓、预制菜产业联盟总部、电商直播营销中心等五大服务体系,打造集预制菜研发、创业、加工、制造、展销等于一体、全国一流的标志性展示中心。

  一个新产业要发展,金融扶持很重要。温州加速推动50亿元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运行,全力挖掘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优质预制菜企业龙头,计划以股权投资方式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全力推动百川生物、百珍堂等一批链主型企业上市;积极引导得尔乐、天天中等本地餐饮企业向预制菜产业延伸;分类扶持一批农产品生产、预制菜制作、进出口贸易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该市拟新增培育企业上规30家、上亿元20家、超10亿元3家。

  “围绕全市农业产业链‘补、延、强’的目标,我们系统梳理了洽谈项目清单、重点农业产业清单、头部目标企业清单,明确了预制菜产业、科技型农业、休闲农业三大招引目标。”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工业思维抓农业,创新预制菜产业“4+1”招商模式,建立预制菜项目招商储备、目标企业、主导产业和项目洽谈四张清单。积极引进物产中大、浙农发集团等一批高端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充分激发“鲶鱼效应”;编制“地瓜经济”招商项目图,跟踪招引正新集团、万洋集团、唯品会等合作项目落地温州,不断培育壮大总部经济。

  预制菜受不受欢迎,市场是关键。温州政企联动,紧抓渠道拓展,实现买卖全球。线上“联姻”高能级电商平台,迭代升级“网上农博”等数字平台,重点加快千名农播培育,带动万场农产品直播带货;线下开展“十强百品”培育推广行动,借力温商资源,建立永嘉籍超市联盟、文成籍北京超市连锁机构等域外预制菜联销渠道。大力推进“八进一出”,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预制菜展会、出国“抢订单”、华人华侨推介活动,推动预制菜出口企业数增长50%,全年出口额突破6000万美元。

  向未来:

  助力百姓增收

  预制菜一头连接农民的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的餐桌,中间有一个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发展预制菜将推动农产品食品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有利于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样板的新引擎、新方法、新路径。温州积极做好这道“菜”,助力百姓增收共富。

  “文成糯米山药加上温州本地鸡,经加工后成为一道美味的糯米山药鸡,只要热一下就能上餐桌。”温州麦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文介绍,采用削皮冷冻技术的糯米山药鸡等预制食品,能让糯米山药溢价30%—50%。走进麦丰食品,经过削皮、清洗的糯米山药食材在成型车间分装、打包后,都被存进了冷库。经过加工处理,能够保证消费者常年都能品尝到食材,从而延长销售时间,有效扩大产品销路。麦丰食品还投入资金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无菌车间,增加预制菜品种。比如,花椰菜菜梗原先都是被废弃的,如今经过深加工后能成为美食,这使得该厂一年可消耗1000万斤花椰菜菜梗。

  用“中央厨房”模式解决菜肴工业化生产瓶颈,抢占预制菜新赛道,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新的通道。在番茄收获的季节,平阳60岁的种植户陈宗亮将粉红、浑圆的新鲜番茄摘下,随后它们便被运往瓯海顶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以这些番茄为原料的番茄牛腩、罗宋汤、番茄酱等产品,很快便进入全国5000多家商超销售。陈宗亮种了10年的番茄,年产番茄25万公斤,如今有一半被预制菜企业收购,稳定的销售渠道让他备感安心。

  此外,温州积极探索预制菜产业园“共富工坊”建设,市场化制度化规划布局预制菜直供基地、直供园区、直供村落、直供合作社,推行定点定量定单采购,进一步发挥联农带农效益,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助力共同富裕。

  预制菜“温州味”,未来可期。

  (图片由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预制菜新赛道 温州抢“鲜”机 2023-03-31 浙江日报2023-03-3100005;浙江日报2023-03-3100003;浙江日报2023-03-3100017 2 2023年03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