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江豚在钱塘江海宁段搁浅,多部门联合行动——
营救1个多小时,江豚脱险回家
记者 徐惠文 共享联盟·海宁 程石冰 俞伟慧 王潞
本报海宁3月22日电 (记者 徐惠文 共享联盟·海宁 程石冰 俞伟慧 王潞) 22日9时30分左右,两个蓝灰色的小点摆摆尾巴,钻进深水中,消失在钱塘江。岸上的众人深深松了一口气。经过1个多小时的多方紧急营救,两条搁浅的江豚终于回归钱塘江。
当天上午7时许,海宁市黄湾镇闸口村附近的钱塘江边,工地工人万建法最先发现了江豚。“我从远处看过去,好像淤泥里有鱼尾巴在扭动,应该是搁浅了。” 万建法说。
万建法拿着一根木棍,小心翼翼地靠近。“我从来没见过这种‘鱼’,蓝灰色的身体,个头大概有1米多长。”回去后,他告诉了工友,工友猜测:“会不会是江豚?”
意识到情况不同寻常,他们立即报了警。
9公里外的海宁市公安局尖山派出所接到报警信息,消防队长朱培洪第一时间集结了两车8人的救援队赶往现场,并联系消防、民间救援组织等力量共同协作。
“江豚被发现时已经搁浅,救援一定要争分夺秒!”虽然这是朱培洪第一次营救江豚,但因为驻守钱塘江边,鱼类等动物搁浅的概率高,他早已自学了不少营救搁浅江豚的技能。
一路上,他们做起了援救预案:“不能让它们鼻子里有沙子,救援过程中也不能划伤它们的皮肤。”
抵达现场后,救援队员拿手机里相机功能放大了江岸的情况。“我们看到有两个影子,在淤泥里扭动。”朱培洪和队员们判定,搁浅的就是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可能由于退潮,导致无法游回深水区。
朱培洪说:“今天海宁涨潮时间在中午12时,现在还早,等不及了!要先把它们拉上来,再找合适的区域放生。”如果时间长了,江豚的皮肤被晒干,可能就有生命危险,朱培洪和救援队员们当机立断,戴上装备,翻下了两米多高的海塘。
天下着大雨,视野差,而且江边的淤泥积了20多厘米,海砂泥黏性也强。救援队员们下到江边时,淤泥已经没过膝盖,走起来很困难。“为了尽快救起江豚,大家就拖着橡皮艇,光着脚,一步一步往前迈进。”
“看到江豚时,它们挣扎的动静已经比较小了,其中一只的肚子附近还有血迹。”救援队员们赶紧行动,一人托着头部,一人托着身体,分别把两条江豚抱进了橡皮艇。为了不让它们再挣扎受伤,朱培洪还在橡皮艇里垫满了柔软的织物,给它们身体盖上湿布。
随即,救援人员启用4米高的抢险救援车吊臂运送皮划艇上岸,再马不停蹄地驱车追潮,载着两只江豚往附近较深的水域转移。
江豚不能缺水。转移路上,救援队员们不停地往江豚身上洒水,避免皮肤干燥脱水。不少队员还脱下了自己的随身衣物,帮助江豚“保湿”。几分钟后,两只江豚慢慢恢复了动静。
“这里水深,适合放生。”抵达丁桥镇新仓村时,救援队员们立即推着橡皮艇,进入钱塘江。9时18分左右,在离岸20多米、水深1米多处,救援队员们卷起裤腿,抬起两只江豚,轻柔地将它们推向深水区域。接触江水后,两只江豚立即恢复了活力,一前一后拍打着鱼鳍缓缓游入江中。
此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返回江中的两只江豚又重新游回了岸边,绕了一圈,才往江中游去。“看起来好像在跟我们告别。”黄湾镇尖山专职消防救援队副队长许佳其说。
放生后,救援队还用无人机一直跟随江豚游动的方向,确定它们进入深水区看不见身影后,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钱塘江潮汐涨退潮速度快,有时候鱼类和江豚等动物跟不上退潮的速度,就容易发生搁浅。”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李平说,这已经不是钱塘江段第一次发现江豚了,2017年12月在海宁市黄湾镇闸口村也发现了一只搁浅的江豚,最终也通过多部门联合营救,成功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