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绍兴迈入数智化治水时代

  2022年底,绍兴市区供水智能化项目正式通过验收。作为国家住建部新城建试点,该项目于2020年启动建设,通过对供水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已成功在试点区域建成拥有渗漏预警、智能巡检、智能检漏、智慧服务等功能的供水智能化体系,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绍兴样板。

  这是绍兴迈入数智化治水时代的一个缩影。为实现治水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绍兴市大力推动“五水共治”向“五水共智”转变,一方面鼓励区、县(市)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数字化治水应用,另一方面用数字化力量完善监督管理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治水事业。

  美丽河湖电子地图是这项改革的重要成果。目前,该地图已收纳绍兴全市38条省级美丽河湖的信息,不仅可随时查看河湖简介、周边特色景区、水利遗产等,还创新启用“河湖健康码”对美丽河湖进行涵盖安全流畅、文化融入、高效管护等15项指标的动态管理。

  数字孪生曹娥江防洪应用也已经上线试运行。该应用为水利部试点项目,由绍兴市水利局负责实施,已完成“一舱四场景”建设,拥有“三图一清单”在线分析功能,构建起“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工程调度—风险研判—风险提示—风险管控”全流程闭环。“通过夯实算据、创新算法,流域预报作业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预报效率提升10倍以上。”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已获得全国优秀应用案例。

  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为建设主题,越城区也在快速推进古城治水综合管理平台(古城治水大脑)建设。该平台创新构建“空天地”一体感知的智慧巡河体系,除了安装监控,还设置了巡河无人机场,可自动比对河湖图片,发现侵占河湖问题后立即进行闭环处置。

  在源头管控方面,绍兴同样进行了一系列数字化探索。其中,省级试点找寻查挖在线平台建设项目已进入开发阶段。该平台致力于实现“五水共治”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全过程管理,将重点建设行动部署落实、问题发现上报、四张清单闭环、问题交办督办、涉水问题地图、数据共享协同、数据分析决策、问题档案管理、五水智治学院等九大应用子场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上虞区数智排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也被列为“污水管网一张图”全省试点项目之一。该系统以“看水一张图、监控一平台”为目标,于2022年11月上线试运行,对460公里污水管网实现“三维建模、联合调度、3D实景”数智化监管。此外,系统还接入了584路监控、97座泵站、461座农污治理设施的相关数据,可实时查询493家入网企业的基础数据、实时监管386家工业企业的水质水量,与环保、气象、综合执法等部门形成了监管合力。

  借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力量,越城区还研发出了智能化精准灌溉系统。该系统既能“量田供水”减少实际取水量,又能尾水回收减少污水排放量。“一年时间,节水达7.2万立方米,尾水回收循环利用还节省成本9000元,可以说既环保又省钱。”工作人员表示。

  为保障治水成效,绍兴市还着力构建治水数字监管模式,“碧水联盟”应用场景已拥有注册护水志愿者60余万人,累计发现问题5.1万余个。“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治水短板难点,持续进行数字化改革,将现代技术融入‘五水共治’,进一步夯实治水成果。”绍兴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绍兴迈入数智化治水时代 2023-03-21 浙江日报2023-03-2100006 2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