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全域文明“一张网” 奏响文明“交响曲”

海宁硖石街道: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冲锋号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名片。3月9日上午,海宁市硖石街道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部署会,发布《硖石街道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争锋行动方案》,绘制“全域文明网格分治图”,一图推进,全域分治,闭环管控,让文明创建分得清“重点”、看得见“节点”、形得成“景点”。

  海宁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正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硖石街道是海宁主城区,责无旁贷。会上发布的《硖石街道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争锋行动方案》中,一张“全域文明网格分治图”吸引众人目光。原有的硖石街道118个社区治理网格,分别被赋上“红”“黄”“绿”三色,其中,红色网格是区域内治理难度最大、重点点位最多、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区域,硖石街道将倾注更多的治理资源,对这样的区域实行更严密的动态跟踪机制。围绕理想信念引领、文明素养提升、治理能力细化、长效机制建立的目标,该方案明确了“六个一”的工作机制,包括编织一张“全域文明网格分治图”、制定一份“顽瘴痼疾”整治清单、落实一个晾晒整改闭环机制、组建一支争创网格攻坚队伍、选树一批文明有礼示范典型、推广“有礼社区”争创“十个一”标准。

  与每个网格相对应的,是一支“1+3+N”的争创网格攻坚队,包括专职网格员、街道联系干部以及“一编三定”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在‘大工委’‘大党委’机制下,这是一支现成的基层网格治理力量,他们熟悉网格的情况、组织严密、责任心强,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力量。”硖石街道党建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明创建顽瘴痼疾整治清单”梳理了硖石街道辖区内整改难度较大、长期反复反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25个问题,每个问题一一落实到街道相关部门,根据“顽瘴痼疾”整治进度,实行每月整改晾晒,同时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定期会商,“靶向给药”、动态“销号”,实现闭环管控机制。

  文明创建是一项多维度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一面抓全域整治,一面还需注重精神引领。在“文明有礼示范典型创建清单”上,列出了17个有礼示范小区、19条最美背街小巷、32个最美文明楼道,25支最美志愿团队、25个最美志愿品牌创建名单。另外,还将树立一批“席地可坐”示范街区、最美示范商户、最美网红文明代言等示范品牌,通过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文明品牌,进一步丰富城市文明内涵。

  硖石街道党委书记陈一飞表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硖石街道以海宁市奋进“三个年”开展“九大争锋”之文明创建争锋竞赛为载体,真正树立“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一切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更新治理思维,全域调动资源,把创建与群众想说的、想做的结合起来,以真心实意的工作换取群众的满意。通过“全域文明一张网”,让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质打造的“推进器”,全面、全民、全域、全程推进,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海宁硖石街道: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冲锋号 2023-03-15 浙江日报2023-03-1500013 2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