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总理记者会为何重提“四千”精神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千”精神是老一辈浙商勇闯市场的生动写照,也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回答“如何提振民企信心,支持民企发展”时,深情提及曾经工作生活过的浙江,并语重心长地用“四千”精神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也是中国经济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如果以“民营经济”为主题,生成一朵“两会词云”,肯定少不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高质量发展”“企业家精神”“信心”等关键词。李强总理用“四千”精神为这朵“云”又加上了醒目一笔。

  对老一辈浙商而言,“四千”精神是他们勇闯天涯、开疆拓土的真实写照。从当年的个体户到如今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为何要重温“四千”精神?

  一种精神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四千”精神讲述的,正是初代浙商在竞争中成长、在市场中搏击、在困境中突围、在传承中创新的宝贵品质。每一代有每一代的长征路,在各种风险困难挑战不停的当下,重温“四千”精神是一种初心的回望、力量的蓄能。

  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讲到,“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这也是我特别想说的一点。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也依赖客观条件,但更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当年的老一辈浙商,无不是有着强烈的创业内驱力。就像一台台动力澎湃的“内”燃机,只有点燃内心的那团火,才能面对未知和坎坷一路勇往直前。当前,民营经济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那股子拼和闯的心劲儿不能丢、信心不能丢。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理应传承老一辈民营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魄力和“四千”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民营企业的智慧和力量。

  营造好外环境。更好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四千”精神,离不开好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深知民营经济发展不易,并一贯予以鼓励和支持。他多次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次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下团组”到民建、工商联界,特别强调“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就需要防止风吹草动下的疑虑,破局发展中的“卷帘门”“玻璃门”。开年以来,浙江实施创新、改革、开放三大领域三个“一号工程”。正是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总是坚定地与企业站在一起,用更好的服务和环境为企业加油鼓劲、纾困解难,才坚定了企业危中抓机、迎难而上、加速向前的信心和决心。

  这个春天特别明媚,亿万中国人也将迎来一场新的奔赴。“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对浙江的广大民营企业家来说,一番回溯和重温之后,再出发的脚步会格外坚定。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4 总理记者会为何重提“四千”精神 2023-03-14 25520803 2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