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春风得意”何以延续
刘晓庆
刘晓庆
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举行。“有好电影才会有观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的一句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春暖花开,好戏连台。刚刚过去的春节电影档,火爆异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活力,也给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希望。皇甫宜川委员介绍,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刷新了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最快破百亿的纪录。而1.29亿的观影人次也说明,文艺作品已经成为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电影市场“春风得意”,但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却让人“寒意四起”。有些作品标榜“贴近现实”,却与普通人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有些作品在题材上“百花齐放”,却在内容上“殊途同归”,最后都沦为多角爱情的装饰背景;有些作品剧本薄弱,让人“看了,好像又没看”,只能在“味同嚼蜡”中“如坐针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好的文艺作品,能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能让观众在和主角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时代风貌、主流价值、社会责任等词语,从抽象变成具体,从概念变成细节,从“入眼”变成“入心”。看完《长津湖》,和平盛世有多珍贵自不必言;看完《亲爱的》,“打拐”工作的艰巨性让人“揪心”……而这些,就是优质文艺作品的价值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
用好“史”的精华。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影董事长傅若清提到“我们中国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丰厚积淀,我们电影工作者要从中提炼精华,形成属于中国电影自己的风格”。5000年的历史浮沉,5000年的文化演变,这绵延不息的进程中,蕴藏着多少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是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的“富矿”。前段时间《中国奇谭》的爆火,也说明了“国风古韵”有多动人。
讲好“人”的故事。文艺作品不只是一本书、一部电影,背后更是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深入人民、扎根人民,正是文艺作品的根源和方向。把“人”的故事讲好,把“生活”的真实刻画好,才能让观众透过作品“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生命和文学的根脉,都源于故乡的土地和冰雪”,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迟子建这样说。事实证明,以普通人的故事和情感为载体,才能让文艺作品引起共鸣。
正如皇甫宜川委员所说,有好电影才会有观众,有好作品自会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