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嵊州:拼经济勇争先 抢速度抓“胜势”

  人勤春来早,铆足劲拼经济。

  “龙头”项目引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合力,新兴产业活力满满;“硬核”惠企政策送出礼包,广大党员干部化身“店小二”,扎根一线解决急难愁盼“微心愿”,帮助企业抢抓“开门红”;聚焦“地瓜经济”,小吃企业如雨后春笋,富民产业蒸蒸日上,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开局即是决战,“春天里”的嵊州,释放出拼经济、勇争先的坚定信号。

  站在2023年的崭新起点,春风正盛机遇良多,嵊州目标笃定,将以做强工业主引擎、厚植创新驱动力、打响改革攻坚战、深耕共富主战场等工作为重点,立志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勇攀新高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勇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新路子而努力奋斗。

重点产业“跑”起来 激活创新动能

  近日,在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二期)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完成土地平整和地勘工作后,主体厂房钢结构已开始吊装。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30亿元,目前项目一期18条产线已全面通线,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不仅如此,在龙头项目引领下,还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

  重点项目建设增添“加速度”。在嵊州这片沃土之上,工业强市一直是牵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据统计,2022年,嵊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增速居绍兴第二,全年完成亿元以上项目签约52个、开工35个、投产30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262.4亿元,3个市(县)长项目全面落地。此外,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获批用地指标和新增能耗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为新一年的发展积蓄澎湃动力,赢得了“硬核”优势。

  “起势”喜人,还须扬帆奋楫化其为“胜势”。2023年,嵊州将扎实做强工业主引擎,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现代纺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新兴领域,积极培育“4173”产业集群,推动市场主体夯基固本,形成集群化优势产业。

  为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嵊州乡贤积极“牵线搭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一直以来,嵊州常怀开放之心,鼓励嵊商走出去,目前,有1.3万余家嵊籍乡贤企业遍布全国,嵊州乡贤在外创办上市企业超过20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约500家。藤蔓再长,瓜落故土。近3年来,嵊州积极对接乡贤资源,建立乡贤资源库,通过项目考察、接洽“一站式”服务,共引进亿元以上乡贤项目57个,总投资超过800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总投资达28亿元的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二期项目加紧建设中,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万吨鲜茧;计划启动厨电行业“N+X”数字化改造试点,建设智能厨电产业大脑,厨电行业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的蓝图铺展眼前……在拼经济、拼速度的热潮中,嵊州双管齐下,“老三样”迎来了新气象。

  新旧动能转换之间,新兴产业从“有”向“优”。近期,在艇湖科技未来城,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里正是嵊州市未来新兴产业提升先行区和高新产业发展龙头区,嵊州在这里重点布局了5G、航天航空、数字化、科创研发、绿色经济等高新业态,是加速推进剡溪创新带建设的核心地区。

  嵊州还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力,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创新资源生态圈,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80%以上。同时,积极推动全行业数字化改造,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牵引,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地瓜经济”。

助企纾困强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来到2023年,嵊州机遇良多,面对招引头部企业快速形成的集群优势,如何当好“店小二”助企纾困,战胜后疫情时代的风险和挑战,成为嵊州的一道必答题。

  新年伊始,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碰上了难题,为了提升产能,工厂急需一批专业工人。通过驻企服务团队和“企情日记”了解情况后,嵊州市人社局第一时间在线“接单”,为企业定制解决方案。很快,招工大巴整装出发跨省招工,还推出专场招聘会、“零工市场”等,帮企业填补用工缺口。

  抢抓“开门红”,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依托“民情日记”这张“金名片”,打造升级版的“企情日记”,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迈开双腿勤“串门”,在生产一线记录民情、锤炼作风,是嵊州敢担当、勇争先,全面开展“五拼五比”和“三个年”活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嵊州实践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据了解,为了帮助企业稳住生产“热度”,今年春节前,嵊州陆续发放“新嵊州人”消费券、老员工“伯乐”补贴等,鼓励更多人来嵊州发展,有效缓解了“招工难”“用工缺”等问题。

  不仅如此,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嵊州迅速举办新闻发布会,推出“1+9+X”惠企新政,还发布58条“接地气”的特色政策,涵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将以“定向支持”方式,助力符合嵊州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企业、项目、新领域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预计安排政策资金达13亿元。”嵊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政策礼包优化升级的同时,嵊州也将推进重大项目“定制化”、一般项目“容缺+承诺制”审批改革,为审批服务流程“瘦身”。

  新的起点,嵊州还将通过完善政企对话“三个直通”系列,深入开展“爱企行动”,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打造执法监管一件事全流程闭环,同时大力弘扬新时代嵊商精神,激活乡贤资源,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破除梗阻。

  “硬核”举措添动力,优惠政策“干货”满满。2023年,嵊州将继续推动改革攻坚,紧扣“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目标,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合力擦亮“嵊利办”品牌,用好政策兑现平台,加速为企业兑现福利,预计一季度完成兑现资金50%以上,为企业营造放心、安心的生产生活环境。

打造小吃“金名片” 激发产业活力

  小吃企业的生产车间里,一屉屉蒸好的小笼包香味扑鼻;“网红”主播卖力吆喝,为速冻小笼包“带货”;冷库的工作人员和快递员“接力”,一份份速冻小笼包被打包送到接货处……来到位于嵊州市浦口街道的金天得电商产业园,能够看到嵊州小吃产业经营的“现在式”。

  越鲜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后,已成为目前嵊州规模最大的小笼包电商企业,每天生产小笼包近50万个,超过3000件快递送往全国各地。“一个月工资超过7000元。”公司成型车间里一位本地工人说,制作小笼包让自己的日子变得红火起来。

  从零散的路边小摊、夫妻档口,发展到3万余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地,从业者超过10万人,年产值近120亿元。近年来,嵊州小吃产业欣欣向荣,“热度值”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

  “目前,嵊州仅小笼包速冻生产企业就有35家,其中大部分是近年来新注册的。”嵊州市商务局发展科科长邢锋说,2022年,全市新增速冻小笼包生产企业13家,今年又有2家新企业完成注册,以小笼包为代表的小吃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强劲。

  小吃产业的兴旺,是嵊州人吃苦耐劳、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体现,更是嵊州因地制宜发展“地瓜经济”的生动实践。

  随着小笼包冷链的完善和小吃电商的崛起发展,嵊州小吃迸发出“大能量”,已经成为一张远近闻名的“金名片”。当下,嵊州也有了新的“小目标”——小吃产值冲刺“市内市外双百亿”,将通过继续实施“大嵊归来”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推广使用嵊州小吃标准语系,助推路边小店经营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升级,让富民产业的红利惠及更多人。邢锋介绍,目前,已有3500多家门店完成统标,“升级”后的门店平均营业额同比增长20%以上。

  嵊州还将打造“可看、可吃、可玩、可享”的小吃业态,在三江街道、甘霖镇、黄泽镇等地规划小吃产业园,在黄泽镇丰泽广场谋划“中国嵊州小吃城”建设,布局集小吃品尝、速冻生产、产业电商为一体的小吃综合体,鼓励商户转型升级“抱团作战”。同时,将重点培养小吃名店、名师,打造知名品牌,鼓励小吃从业者精研手艺、积极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嵊州:拼经济勇争先 抢速度抓“胜势” 2023-03-10 浙江日报2023-03-1000005;浙江日报2023-03-1000011;浙江日报2023-03-1000012;浙江日报2023-03-1000016 2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